2007年12月15日星期六

一人之表演:魔間傳奇

iamlegend01

魔間傳奇 I am Legend:7.0/10

無責任觀後感 (內有劇情)

前言

魔間傳奇的譯名譯得不好。我事前不知道這套戲的內容;我只是因為看投名狀的坐位太爆滿所以才改看這套戲的。這個譯名令我想起奇洛李維斯的《魔間行者》,而且同樣地兩位男主角都有來港宣傳。我覺得這套戲的訊息遠比魔間行者來得正面,應該給他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名字,例如「我的命運」,又或者「守護使者」。(忽發奇想而矣,可能比《魔間行者》還要差)

正文

這套戲的背景很簡單:一隻殺手級病毒將全球超過9成的人都殺掉,只有極少數的人像主角一樣擁有對這種病毒免疫的抗體。主角的信念就是要用自己的免疫能力研究出抗病毒的血清。說這套戲很正面是因為韋史密夫。這套戲因為是設定在差不多所有人都死了之後,主角所在的紐約市基本上是沒有人的。但像魔間嗎?絲毫不像。在一個沒有人的城市上,我們仍可以看到麥當勞廣告,只是多了點雜草,陽光依舊照耀大地。這頭一幕都算是頗特別。

正能量繼續由韋史密夫發放。他生動有趣的演出和可愛的狗仔Sam十分合拍,令晝面雖然缺少了人,但卻不荒涼。事實上,在這個演員表應該可以在十秒鐘之內碌完的戲內,韋史密夫和小狗的出鏡率是最高的, 整套戲只有最後的數分鐘沒有了他。他演得很好,演得很自然。應搞笑是他搞笑,應沒有表情時他沒有誇張,應凝重時他拘緊;同時也有一點放蕩,感染到觀眾他是樂天一族,竭力使生活變得有意義。他與狗仔,假人的對話不是多餘的,而是安排得恰如其分。當他跟魔間獵人做試驗失敗了,他的沮喪也來得正常。這可謂是一人索動了整個劇情的發展。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因為整套戲沒有甚麼元素去分散我們的注意力,我們真正可以受到演員的感染。狗仔也是功不可沒哦。

這套戲的「魔間」來自一些受感染但又未死得的人,他們變成一些叫「魔間獵人」的喪屍。他們只有在夜晚或在黑暗的地方才能出沒。喪屍在這套戲是一些必須存在但又無關重要的元素。韋史密夫有4次跟他們打交道的經驗。其中第2次Sam是表現Sam跟韋史密夫的感情 (Sam為韋史密夫女兒所養的愛犬),第3次是襯托命運的安排,第4次襯托他終於明白命運的安排。整套戲在後半部在喪屍的帶領下交代一個傳奇人物的誕生,過程雖然有點點刺激成份,但更加像一套文戲,一齣劇情小說,平淡地交代着,有點「XX正傳」的意味。

也許就由於這樣,只由一人領演的電影實在太過單薄。雖然劇場需要,但多點互動或多一點細緻描寫的鏡頭去反映當時的情景總是好的。主角在家中看看電視餵餵狗好像又沒有甚麼用。只有一條主線不是壞事,但缺乏發展令整套戲似乎欠缺了重點。尤其是電影後半部,電影開始公式化:喪屍蜂湧而出,主角在沒其他方法之下犧牲自己,遺愛人間,淒美而偉大;又是典型的荷李活電影。而刺激元素又不夠,喪屍戰太過文雅了,科幻元素又不多,叫他做驚慄片又不行。比上不足比下也不餘,整套戲都好像欠了點甚麼似的。

不過單單看韋史密夫就應該看看這套戲了,他的表演實在精彩。看完你或許會會心微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