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3 即將於香港時間星期四凌晨發布。一直認為對平板電腦沒有需要的我,最近很想擁有一台,而iPad 3正好進入我的射程範圍內。所以,我想趁此機會,寫一寫我對平板電腦這種產品的看法。文章會分上下兩篇:第一篇談一談平板電腦本身,第二篇談談三大平板電腦系統的優劣。
歷史
我沒有為這篇網誌特意翻查資料,但我印象中較為近代,而又被稱為平板電腦的就是MS早前推出,以Windows XP為OS的Tablet PC。MS曾對這種平板電腦寄望甚殷,但是,成績卻有目共睹地差。究其原因,主要是Tablet PC未能跳出一般notebook的框架,只屬notebook的附加功能。當時MS的想法是,人們對平板電腦的要求就如一般電腦般。所以,Tablet PC只是notebook加一枝筆,在使用上其實十分不方便,未能夠讓人們手執平板像畫板般使用,軟件設計也沒有考慮到怎樣配合觸控輸入。人們很快便忘記了這種產品。
隨後,Microsoft又推出了UMPC。這種產品比Tablet PC改進的部份是便攜性。UMPC造得很小巧和輕便。可是,問題又來了。這類產品仍然預載Windows XP,並擠壓在一個約5-7寸的mon內,依然沒有對觸控作出最佳化,它的可用性其實比早期的Tablet PC還要差,用家或許要用放大鏡來操控UMPC。UMPC也沒有解決軟件支援和電力的問題 (只能用2小時左右)。更因為要節省電力,UMPC必須使用比一般配備為差的硬體,令其效能低下,使用體驗很差,另它只是貴價又小眾的玩意。
上述兩款產品的問題也不只Microsoft自身的問題。當時無線網絡不發達,上網需求不大,硬件(CPU和硬碟)發展也未像現時般超越用家的需要 (所以當時也不可能出現netbook)。在那個時代出現的tablet PC只能像蘋果Newton般消失在時代巨輪之中。
2010年的iPad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蘋果將會推出平板電腦。根據一貫的思路,平板電腦不是手機,應是像MS早前推出的Tablet PC一樣,運行功能強大的作業系統,就像上圖一樣,直接運行OS X。即使不是OS X,也是類似的東西。
可是,大冷門出現了。Steve Jobs推出的居然是大碼iPhone,叫iPad。當時有無數人恥笑這款產品,我也是其中一個。我們最感奇怪的地方是,既然iPad同樣運行iOS,iPad做到的iPhone也做到85%,那我要它來做甚麼呢?要登入PPS (繳費聆)也不行。
在此,我真心佩服Steve Jobs,推出iPad的確是很有遠見的。iPhone是創新,但它不是新產品,只是將電話造得比當時的Windows Mobile更好而矣。然而,iPad卻是由蘋果一手打造出來的產品定位。此前的產品缺憾實在太大。iPad不是完美,我自己也不喜歡iPad或iOS的UI,不過,iPad解決了很多早前Tablet的問題:
便攜性/電量
iPad果斷使用iPhone的平台、低功耗的ARM架構和輕巧的iOS,加上閃存記憶體價格降得可令人接受,均是Microsoft Tablet PC沒有的環境。
即開即用
為何我們在Notebook之外還要多一部裝置?就是因為它更方便。Tablet PC沒有令用家更方便,但iPad即開即用,充分滿足了用家對速度的要求。iPad在閒置期間用電量極小,但Tablet PC sleep兩日也就沒有電了。
為觸控最佳化
iPhone OS本身為觸控而生,iPad當然繼承這一點。UMPC要用放大鏡加Stylus來操作實在太艱難了,而Tablet PC的操作也只為Keyboard and Mouse而生。可是這類產品要是觸控做得不好,哪還不是一件多餘的產品?
其他好處
維護一台windows機是頗為煩惱的一件事。Windows 機的軟件昂貴,也要擔心使用防毒軟件等問題,用上兩至三年機體便會自動變慢。作為額外的上網機,用家實在很多沒有太多餘暇去兼顧這些事。使用iPad可以免除這方面的煩惱。
不足之處
Apple推出iPad的計劃是雖然是大膽,因為市場上並沒有類似的產品,但是,他在這新產品的規劃上也是保守的。當時iPhone出了3代 (3GS),已有了很大的用戶基礎,蘋果便直接使用iPhone OS作為iPad的作業系統,沒有考慮到tablet擴大了的畫面應該做甚麼,也沒有考慮tablet應該多了甚麼功能。所以,我們看到iPad依然存在iOS封閉的架構,空洞的畫面和欠缺應有的額外功能。
現時的平板電腦
Steve Jobs在iPad的發布會中說過,要麽不發布新產品,要麽這個產品要是同類之中最好的。他說iPad在閱讀網頁和看電子書,以及使用一些大屏幕才能用到的程式中是最好的。現在平板電腦的發展也是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iPad成功推出後,Google、Blackberry和HP,甚至intel,也推出了平板電腦系統。當然值得一談的只有iPad、Android (2.3版本和3.0以上版本)和即將推出的ARM版Windows 8。詳細比較會在下一篇文章談及。iPad和Android平板的共同目標都是為用戶提供一個功能足夠、打理容易、上網體驗良好及容易使用的大螢幕裝置。功能不能超越smartphone並不是重點,因為mon大就是優點。三星Galaxy Note比預期中熱賣便是例證。
此外,感謝iPad的強勢,以往在流動平台做不到的功能,現在也能在平板上一一實現。PPStream推出了HTML5版,PPS繳費靈出了流動版,Android平板能BT,Photoshop也出了Android版。現在,平板電腦做不到的東西越來越少了。
Tablet的用法
憑藉mon大、便攜、對觸控最佳化、續航力長等特點,用家主要發掘了以下平板的用法:
上網
雖然手機和notebook或netbook都能上網,但無可否認,隨了桌面電腦,手拿一部約500g和約10寸的屏幕來上網暫時來說是上網的最佳方法。以上網這用途計,10寸是最好的。他遠比netbook輕巧,續航力也比一般netbook長。
看文件 / 相片 / 整頁版報紙
在smartphone上看文件和電子書都是不合適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螢幕太小。在tablet上比較好,只是因為他螢幕大了一些。當然,這個用途計,如果看電子書或漫晝,約7寸的機種便可以了。如果要看pdf掃描圖,則要10寸的尺寸。 由其是觀看電子雜誌和整頁版報紙,是tablet的專屬功能,沒有其他機款能夠取代。
影片
在tablet上看影片也是我們經常在地鐵上看倒人們會做的事情。在這個用途上,7寸和寬屏會較為好一點。
遊戲
雖然我認為在tablet上玩遊戲是大而無當,但的確有不少人在這樣做。
hea用機
雖然功能不足,但是作為家中第二台hea用機,tablet是很適合的。使用Desktop或notebook,用家大多時候都要坐定使用。使用tablet就不同。用家可以躺在床上,座在廁所上或是坐在梳化上。此外,使用PC給人的感覺很heavy,而使用tablet則很輕鬆,用時才unlock,不用時便standby,可以看電視時在梳化上瀏覽一下網頁,十分方便和輕鬆。
旅行輕便機
兩年前,netbook是遊行伴侶。現在,tablet取而代之成為旅行的必需品。
小結
這篇文章主要總結了Tablet的歷史和市場對tablet的期望和用法。近兩年的Tablet基本上由iPad定義。雖然Tablet沒有新功能,沒有電話的流動性,也不及netbook功能全面,但它卻能在某些場合下能為用戶提供最佳的體驗。這正是我越來越想買Tablet的原因,即使我已經有Kindle來看電子書、有PMP來看戲、有Galaxy Nexus作為功能強大的smartphone和甚少使用的netbook。
在下一篇網誌,我希望看看三大作業系統 (iOS、Android和Windows 8 ARM)的不同之處。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