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金剛:殲滅世紀
Transformers: Age of Extinction
打分:34分
導演Michael Bay(咪糕悲)又再次成功地將一套擁有A級片預算的電影拍到C級片的質素!近年的超級英雄片製作越趨認真之際,咪糕悲繼續我行我素,甚至反其道而行。而且他還挑戰觀眾的容忍度,整套片長一百六十多分鐘,耐性少一點都要提早離開戲院。
老實說,入場看變形金剛,絕對不是為了劇情,這點我是知道並且接受的。早前的《哥斯拉》我打了相當高分,爆炸片《復仇者聯盟》我也相當喜愛。不過作為一套科幻片,基本的劇情和角色還是要有的,那怕再膚淺也好。 咪糕悲捨棄了之前的愛情線,以父女線和男友替代,但效果極差,三人像陌生人一樣,性格極糢糊兼老套。有關金剛們的「可愛路線」,對不起,至少今集我感受不到。劇情毋須引人入勝,但起碼要自然流暢。這套戲好像分了好幾個單元似的,東併西揍胡亂不堪,看完第二天已經不記得發生過甚麼。就連片中的時間流都亂拍一通,看到觀眾一頭霧水。最終人類Boss,CIA博士的動機到頭來都沒有最終答案。人機之間互動低,機械人間武鬥的實力前後矛盾。中間的機械人大混戰,由於全都是那幾種顏色,咪糕悲也似乎放棄了理順邏輯和格局,實行亂爆一輪不明所以,反智到極點。到最後香港景一段,先不談「請求中央支援」和極大量廣告,它仍然將香港拍成一個神秘的東方小城。維港景十分少,大部份是在仿鰂魚涌的唐樓內拍攝,在升降機內也可以拖戲一分鐘,其餘則加入25座小巴、單軌火車和大陸的山水,有點倒胃口。格鬥,飛車,巷戰,甚麼都有,但就是看得人很悶。
另一大問題,就是視覺效果。有說這套是娛樂大片,即使文戲垃圾,畫面也尚算A級。這點我也不同意。未知是否變形金剛本身的制約還是甚麼,所有機械人都差不多顏色,遠看根本分不清楚。爆炸鏡頭也不算震憾,鏡頭的調度亦令流程十分凌亂,使觀眾一頭霧水。至於更具體的問題,恕我有限的文字不能描述心中的失落。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要彈的地方太多了,實在不值得一一寫下。它犯了差不多所有可犯的錯誤。165分鐘的片長實在拖得太長,延長了觀眾的痛苦,也是減分的因素。這實在是一套拍攝極不認真,純為cap水而拍的電影。
盂蘭神功
Hungry Ghost Ritual
打分:58分
鬼片都算是我喜歡的戲種之一。現今我們都不會滿足於純綷聲效或畫面上的驚嚇,必須要有適合的背景去襯托驚慄的氣氛。這套戲巧妙地利用了盂蘭節神功戲和戲班的背景,營造氣氛上是不錯的。戲中除了參考藍可兒事件之外,也運用了不同角度的閉路電視畫面營造懸疑的氣氛,光影效果也合格。作為一套入門級的鬼片,且是張家輝第一次執導,輕輕鬆鬆小嚇一餐,成績是合格的。電影流程也大致順暢,八十多分鐘入面沒有悶場。演員表現雖較表面,但效果還可以。反而是張家輝本人,演得較為用力,尤其以第一幕為甚,不過後半的驚嚇演出還不錯。劉心悠的表現恰到好處,收放自如。
想要更多就欠奉了 。新式鬼片也多談伏線和劇情,鬼的出沒方法等等。本片仍然停留於小學水平,不但鬼怪飛得有點兒戲,片末大戰用了差不多最低成本的方法拍攝,都限制了驚嚇程度,也說實在有一點膠味。情節處理上,除了平行講述兩個時間的事件外,十分平庸,沒有常見的扭橋等。最後尾發現故事原來是一般尋仇片,跟神功戲關係其實不大,令觀眾對本片印象不深。與去年的迷離夜和奇幻夜比較,雖然本片質素較高,但前者的故事較為特別,兩者各勝擅場。
皮下之慌
Under the Skin
打分:43分
「__嘅嘢,我識條_咩?」。後一空格不打算填,前一格我會填「藝術」。雖然宣傳片說這套是2014年最令人期待的科幻片,但與其說這是科幻電影,它更像一套實驗藝術電影。固然,畫面表達上是獨特的,鮮明又冰冷。音樂部份都成功為觀眾帶來一點點寒意。可以說,技術上,這套電影頗具可觀性的。不過,對於故事部份,導演未知是刻意不提,故意抽離,還是故此失彼,總之就像人類被外星人食剩的那塊皮一樣,空洞又浮遊。描寫施嘉莉祖安遜的性格和學習應該是主打,但看完全套戲都未有結論。在前半段的誘人部份,不同獵物之間實在看不出有甚麼特別意義,只感覺不斷重覆。中段的肥佬獵物,「良心發現」和移情也頗為突然。最後的自我發現,由濃情到驚慌也是十分突兀。整套戲都不知導演想表達甚麼。雖然充斥著視覺的符號,但沒有首尾呼應,實在解讀不出甚麼所以然來(看圖作文式解讀不算)。我這些連粗人,無論戲齡和戲量都少,還是喜歡看劇情片。
P.S. 1:我也看過《2001太空漫遊》
P.S. 2:電影中心的觀眾也算有修養,中途離場者只有小貓兩三隻。
輝耀姬物語
The Tale of Princess Kaguya
打分:64分
看這套戲的重點主要是人手畫的水彩畫動畫。號稱用上八年時間繪製,當然沒有電腦動畫的迫真,也沒有宮崎駿動畫的打磨,但是有種手工製的粗糙和自然。畫面雖談不上美綸美奐,不過算是頗有特色。久石讓的音樂亦有一貫的水準,單是trailer的《生命之記憶》已能令人心中平和。我看的是日文版,用日文唱那些歌真的很配合那故事和畫面。這是整一套能讓人心情放輕鬆的電影。
至於故事本身,改篇自日本民間故事,有點局限,算是有趣但又未致於特別。敘事方面,表達不到想表達的輪迴循環。中段講述輝耀姬被五個王子和皇帝追求拖得有點長。以至後段的轉折,都表達得相當突然,算是敗筆。不過,整體來說,都相當能保存那種小故事的感覺,看完挺溫暖的。
P.S.:可以順帶去文化博物館的吉卜力工作室手稿展覽,入面也有一個小區展出《輝耀姬物語》的手稿。
命運在翻牆
Omar
打分:81分
電影的背景是在約旦河西岸的軍事佔領區,中間由一度度高牆分隔著。適逄以巴衝突升級,看這套戲時更為有趣。為見女友和襲擊以色列軍,男主角Omar不定期需要爬過高牆。雖然背景特別,但電影不難入口,皆因去除西岸的特殊背景之後,實為一套節奏明快的劇情片。Omar為組織及兄弟賣命,又同時愛上兄弟的妹妹,再受到以方高官的威逼需要進行任務,三者之間如何選擇,以是很有戲味的情節。到劇情再發展下去,加上友伴的懷疑,甚至兄弟的出賣,Omar居中如何選擇,實在堪比翻越多次高牆。到最後還少不了扭橋。在拍攝和取材上,導演遊走在寫實和劇情片的路線之間,效果相當不錯而且有效,將小人物的故事很好地融入於大環境當中。
各條主線(國家,兄弟和愛情)的拍攝和處理都十分平衡。整體感覺其實有點似無間道式的港產片,明快又立體。當中可算是缺點的,似乎就是較為港式或中學雞的橋段,令觀眾看下來有點似曾相識。雖然沒有問題,但也制約了此片未到達令人驚喜的地步。另外一點是,雖然上文也提及過,導演處理這個小人物的故事做得很好,但並未利用巴勒斯坦這個獨特的視角去擴闊電影的深度,有點可惜。整體而言這是一套處理手法上佳的港式劇情片,如果深度上做得好一點,令觀眾有所得着便更好了。
猿人爭霸戰:猩凶崛起
Dawn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打分:76分
這是一套猿人和人類互相利用和信任的故事。片中的猿人已進化得具一般智慧,否則也就沒有戲做。牠們表情七情上面,思想豐富,相比下人類更為單純魯莾,被猿人搶盡風頭。整套戲由背景,衝突,和好,內亂,戰爭,撥亂反正,到最終結局都有細緻的描寫,算是不錯的。此外,片中沒有刻意去刻劃猿人和人類之間的分別,兩個族群中有好人也有壞人,猿人也有人類所有的情感和計算。這樣做有好有不好。好處在能去掉典型的二元對立,使兩族群內部的路線鬥爭和外部的資源爭奪得以雙線發展。但是,如果多點利用當中的不同去寫劇本會更好。現在拍起來,人猿之戰和兩群人在互毆沒有分別,顯得頗為平淡。因為猩猩都是靈長類動物,即便猿人騎着馬拿著槍也毫無違和感,好像有點問題。電影對猿人領袖凱撒的描寫非常細緻,是絕對的男主角。如果對谷巴和人類角式都描述多一點,便能更好地減少當中的失衡。
視覺效果方面,上面都提及過,最出色莫過於猿人的表情特技。看過片花才知猿人是由真人扮演的,並由電腦實時完全捕捉演員的表情繪畫出來的,就如同真人一樣。難怪連鼻孔也會演戲,這點相當教人驚喜。然而,其它的戰爭場面則沒有太大可觀性。劇情方面算是豐富,但除了一般套路之外,驚喜感也不大。可能由於猩猩們太似人了,看群星內鬥時也達不到預期之中的張力,整套戲就缺少了那一點的緊張感,未能到達精品級別。
滋味旅程
Chef
打分:77分
《鋼鐵奇俠》系列的導演莊法來奧(Jon Favreau)自編自導自演的《滋味旅程》,將美食,美女,笑話,親情,社交網絡調合混和,再加上熱情奔放的拉丁音樂作調味,成功泡製了一齣相當可口的輕鬆小品。
其實劇情沒有驚喜之處,甚至開頭的剪接還有兩至三處突兀位。不過莊法來奧果然是大導演/大廚(這套戲明顯就是以廚師借喻電影),電影初段已經將美食和功架拍得像藝術品般,細緻的刀工,純熟的手勢,鮮艷的配色,加上誘人的Scarlett Johansson 通通都先聲奪人。後來主廚Carl Casper與食評家的爭執也是本片的一大笑點之一。到主廚重新回到起點,和副廚駕起餐車來,那種純熟、豪邁和自信拍得相當有說服力。隨後的公路電影部份,份量適可宜止,溫情和人際關係部分也沒有過濫,看起來不覺累聚。
這部電影最大的優點在於控制得極好的敍事節奏,和音樂的拍子一樣非常連貫。演員方面,擔大旗的大廚Carl Casper(莊法來奧飾)和《鋼鐵奇俠》的Happy差不多,對白急促但生鬼。連同副廚和充滿拉丁風情的老婆都成功帶動電影的氣氛。當然,兒子Percy的演出也功不可沒。貫穿整套電影的社交網絡Twitter(Twitter到底有沒有付廣告費?)運用得相當之好。不得不提的還有古巴/拉丁音樂,配合佳餚和沙灘,極大地為電影錦上添花。這套戲也不是沒有缺點。劇情發展太過完美化了。雖云重新出發,但大廚其實也未能發揮創意,最終靠的只是賣快餐車和小食。結局時大廚也回歸了打工行列,重回現實,悲劇會否重演也未知道。不過正如前述,作為一套電影,它的整體性和調味實在相當不錯,值得給予高分。
P.S. 雖然在香港沒有幾個人用Twitter,但偏偏小弟間中也有用。片中那種消息在瞬間一傳百,百傳千的感覺,絕對是港人主流Facebook及不上的。推友們應該看得特別有趣味。
戰神:海格力斯
Hercules
打分:61分
我對希臘神話認識不深,也不知海格力斯的事跡。入場前以為這是一套戰狼300式的電影,誰不知這套戲走幽默路線,也不失為輕鬆一笑的好選擇。電影最有趣的地方是將這半神半人的主角人性化,泡製出不少有趣又帶出忠義和團隊合作訊息的的笑話。三場大戰場面雖然未算震憾,但於微細處也有看頭。當第二場大戰迅速完事,有點失落後,劇中的一個轉折再次將電影帶上高潮。整體來說也算有趣的,儘管缺一點神韻。
愛的放題
Love's Whirlpool
打分:72分
故事背景相當有趣:有一個主辦「亂交派對」的俱樂部,男的收二萬円,女的只須一千円,情侶五千円,付錢後便可以雜交。只有上述劇情,加上近乎一百分鐘都只在同一個俱樂部場景內拍攝,如何充撐得了呢?
原來本片是由話劇改編,藉亂交派對作引旨,去探討不同人物之間的相處過程。角色性格必然要有特點,男的有宅男,也有主動的,女的有可愛的,有性愛老手,也有嚴肅的幼稚園老師。一開始就像大夥人玩破冰遊戲之前,每人都比較拘謹,特別是接下來要性交,總不能一下子擺出一副「我想扑嘢」的樣子吧。第一輪之後,八男女開始熟落,有些人開始放下戒心,但有些人仍較為冷漠,相映成趣。亦有些人介意將自己真實生活的一面和盤托出。再之後一輪便開始玩小圈子,和互揭瘡疤,也有疑似的戀情,真的各花入各眼。當中亦加入了打醬油的情侶(五千円的設定),將八個人的火花再燃點。到最後,五時正收爐,大家回歸平靜,收起狂野的真我,重回「正常生活」,但又有點回味剛才的事情。最後一段霧水情緣的處理也頗具諷刺意味。每個回合都精心策劃,雖以性愛為背景,實與一般人正常相處無異,令人想起大學時需要與不同的人同班和做Project一樣。談不上是有甚麼深度或意義,但在探討人的相處方式,和不同面目的「我」方面,它有趣而寫實。以性做切入點,有點天馬行空,但卻是出奇地配合。雖以對白為主,但以話劇的方式刻劃眾人的表情和角式,效果是不俗的。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
The Fault in Our Stars
打分:65分
這是一套典型以正面思維包裝悲劇的青春電影。頭開得不錯,Hazel Grace(莎蓮活莉飾)和Augustus(安索艾格特飾)這對小情侶甚至比一般人還要陽光,顯得有點童話化。電影中也少不了那些看似饒有趣味的暗喻,青少年人應該會挺受落。以上半場來說,節奏掌控尚可,將癌病童話化的力度也還未至於過份,即使不是人人受落。然而,到了電影後半,在Hazel Grace和Augustus探訪完小說作者後,電影的格調和節奏都急促轉差。電影上半的流暢運轉,甚至是所有舖排,很大程度歸功於男女主角的生鬼對話和活潑靈動。或這樣說,這套電影就像一半有聲小說。而因為劇情關係,下半場由於沒有了這些對白和靈活劇情,變得推進乏力。由Augustus舊病復發至生前喪禮之間,每段插曲都好像缺少了間奏,予人有堆砌劇情的感覺。一開始是男照顧女,描寫細緻,但後段卻沒有好好發揮女照顧男這一段。童話故事只是故事和安妮法蘭克故居這兩段也沒有好好發揮。整體而言氣氛尚可,開頭出色但虎頭蛇尾,起承轉都有了,但沒有了合,實在可惜。
演員方面,莎蓮活莉演出相當不錯。隨着其它由她主演的電影(例如《分歧者:異類叛逃》)大賣,她應該很有前途。我自己喜歡她多過同類的珍妮花羅倫斯。至於男主角安索艾格特的演出亦相當討好,眼神和對白演譯都相當有神氣。
P.S.:這是繼《小失戀‧大漫遊》之後又一套去阿姆斯特丹取景的電影,令我也想去荷蘭。
P.S. 2:電影中的一度古希臘邏輯題。人與龜賽跑,龜先跑一段路,人隔一段時間才開始跑。當人追上龜先跑的那段路時,哪怕龜跑得再慢,也又跑了一段路。到人再追回那些差距時,龜又已跑了另一段路。如此重複,人豈不是永遠也追不上龜?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