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1日星期一

末世凶煞:由Youtube搬上大銀幕

Cloverfield_theatrical_postercloverfield_Chi

末世凶煞 Cloverfield : 5.0/10

憑印象‧觀後感

前言

我在看這套戲之前曾經在IMDB檢查過評分,有8.1分,所以才購票入場的。其實我對此戲並無既定印象,沒有把它歸類為任何片種,甚至連戲內有怪獸也不知道。在此我謹勸各位準備購票入場的觀眾要有心理準備,這是一套可以令你很頭暈的戲,天旋地轉不知所暈。

正文

雖然我並沒有頭暈,但的而且確有很多人很頭暈。這套戲基本上沒有甚麼內容。故事一開首講述Rob要到日本駐守兼升職,眾人為他開了一個闊別派對。突然間,一隻無敵怪獸出現,令整個曼哈頓區陷入一片恐慌。Rob和他的三個友人一起逃跑,救女朋友等等的歷程。

整套片有點像強戰世界,都是由一個小市民的角度遇見怪獸要不斷逃走。但這套戲最特別的地方就是整套戲都是以其中一個主角Hud手拿DV機拍攝而成的。本戲開頭有一句旁述:「以下是一盒在中央公園撿到的錄影帶。」然後,就開始播帶了。正正由於這樣所謂「第一身」的拍攝,整套戲就像我們平時拿手機拍攝巴士阿叔一樣,畫面不斷搖晃。它的搖晃程度是前所未見的,就連一個小朋友也知道拿DV要手定,但這套戲的鏡頭真的沒有一刻是稍為定下來的。更何況在走難途中,就像看911事件的記錄片一樣,鏡頭震得戲院至少三份之一人看得不舒服。

這種所謂「第一人」視點拍攝說新穎也不算新穎,因為在Youtube上和自己家庭去旅行時也必定會用到。如果未入戲院看這戲的朋友可以相像一下整套戲90分鐘就是看着不斷搖晃的記錄片鏡頭。導演解釋採用這種方法拍攝是希望觀眾在觀看這套戲時有更強烈的代入感和現場感。很可惜,心意是好的,實際上卻行不通。一來要觀眾看90分鐘震得不能再震的影片實在「用心太苦」。二來,要製造現場感其實不需要經過這種手法拍攝的。我不覺得這套戲的現場感比強戰世界或近期的魔間傳奇來得強烈。其實以「第一身」來形容這類拍攝形式絕對不正確,因為雖然是第一身,但電影主角和攝入鏡頭的也不是自己,Hud在片段中的對白也對劇情推進幫助不大,反是其他主角主導劇情發展。這最多只能說是「第二身」。而這種第二身比一般的第三身又有何優勝之處呢?除了玩弄概念之外實際得益又有多少呢?有沒有考慮過主線用第三身拍攝,但加入一些第一身的剪輯呢?

與其說這是一套電影,不如說這是一套Youtube或實驗電影更好。他並沒有來龍去脈,就像強戰世界一樣沒有開頭沒有終結,更像一套記錄片。不過記錄片或Youtube也有補充說明,巴士阿叔也有字幕版。如果堅持硬要說這是一齣記錄片的話,這就是低級的小學生作品。我知道導演希望我們用平民角度去看這齣戲,但這不等如我們要合理化這套戲的質素:因為是平民拍的,所以有關這套戲所有的缺憾我們可以一概視而不見;沒有內容,沒有意義才是最有看頭的,不要緊的。事實上有很多人在這套戲完了之後都還坐在坐椅上,因為他們不相信這套戲已經完了。我們是付錢看電影的。如果說我可以從這個形式中的內容有更深的領會的話,我想我也會滿意。但我所看到的就真的仿如一個普通人拍攝一樣,就像Youtube一樣。

雖然這套戲沒有甚麼劇情,但格硬要說的話,還是要說大路和不合理。說大路也不算太大路,起馬沒有強戰世界一般的美國式英雄,但怎樣也不能說有意想不到。不少橋段也好像在其他電影中看過。不合理是指當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作為目標為記錄片的這套戲實在一點也不真實。例子我不在這裡數了,因為不合理得實在太過明顯。而片中也沒有情感線,一切感情寫得淡然如水,算是比較特別,但也為這套本已空洞的電影再添空洞。

既然橋段和拍攝都不濟,那就說說特技。這套戲的特技也還算不錯的。雖然怪獸的全面只能看到不夠一分鐘,但其他槍林彈雨的場面卻造得還不錯。

挽回這套戲的還有這套戲的節奏。十好好彩地,如果你接受得了這套戲的拍攝手法而不暈的話,你應該不會覺得這套戲有悶場。這套戲頭20分鐘講派對的場面,雖然與主線劇場無關,但也教人看得有趣。如果可以刪掉一些部份會更好,因為在90分鐘的戲中這段戲佔了20分鐘,比重過大。至於後來不斷逃跑時,基本上沒有冷場。在記錄中偶爾插入了的男女主角片段也頗有心思。

原本我真想給這套戲一個不合格的分數,但因為整體而言這套戲的節奏還可接受,我姑且給它一個剛合格的分數。將一套Youtube放進大銀幕的確是新嘗試,然而好不好才是最重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