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1日星期四

HD DVD之死亡

end_of_hddvd

東芝於2008年2月19日正式宣佈其幾乎獨力支撐的次世代高密度光碟格式HD DVD由於市場因素關係正式終止開發。由這一刻開始,Blu-ray Disc正式一統江湖。(我不愛稱呼BD為藍光光碟,因為HD DVD和BD都是藍光光碟來的)

其實從一開始,HD DVD都一直處於下風,得到較少廠商的支持,容量和技術都比BD為低。只不過因為HD DVD的生產成本較低,更能兼容舊格式,加上東芝的割喉式銷售,才勉強可以在這個市場生存一陣子。隨着年初華納兄弟的跳糟,HD DVD在東芝宣佈提早壯士斷臂。

隨着光碟格式之戰結束,留下的遺物就有XBOX360的HD DVD外置機。以後微軟怎樣處理這些尷尬機器實在考功夫。由於BD都在還算早的時候就能統一江湖,對消費者而言還是有利的。受損失的消費者只屬少數。我們為東芝的果斷決定熱烈鼓掌。看來投資者也十分歡迎公司的決定,東芝(6502.JP)的股價在周一上升了6個巴仙。

外篇:VCD仲未死

潮流興高清。在政府的大力宣傳下,廣大市民即使連「數碼廣播」是何物都不知時,「高清」兩字卻可瑯瑯上口。最新的高清產品包括某M字品牌的高清電話,其屏幕解像度達240*320!

既然全民高清,為何在超過10年前面世的VCD依然大賣?現時的首輪猛片仍然全部都有VCD格式,甚至VCD有時比DVD更好賣。無他,因為VCD比DVD平上數十元。其實在於生產成本上,DVD比VCD高只在於包裝盒和宣傳資料。可是,正因為VCD遲遲未被淘汰,對於科技要求不高的大眾市民就繼續故步自封,繼續看VCD。面對着大量荷里活進口的BD影碟,以東方荷里活自居的香港電影界卻只有功夫和鄭秀文Show Mi演唱會等寥寥數隻BD碟。香港人和業界都未有接收新科技的心態。

點解VCD未死?這個問題我已經問了至少2年。至今當DVD後代HD DVD都死了的時候,VCD還不死,確實為科技界奇觀。

這也揭示了另一怪現象:香港娛樂界是少數創造需求的行業,更是唯一一個可以不怕顧客、夠膽得眾顧客的行業。在大部份行業,顧客永遠是對的。在演藝界,藝人才永遠是對的,因為他們代表道德,代表真理。(當然出事時他們可以說他們也是普通人) 正正由於這個特性,大眾的需求是被創造出來的,既然電影界認為市民可接受VCD,市民也反過來被教育成可繼續接受VCD,VCD也可能因此能夠成為科技界的長青樹吧。看一套戲要也60元。藝人們不也強調正版的質素和進電影院看戲的質素較好嗎?為甚麼繼續容許這些應該被淘汰,質素被翻版差的產物繼續出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