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三分親》有數條感情綫,其中一條我最留意的是陸哲和Kawaii的一段。
為甚麼?
雖然著墨較少,但一來蔡淇俊和Yoyo在現實世界都頗有關係,二來他們的感情開始得比較久,三來最像自己嘛。不過近排加入陳茵媺的情節令這一對情增添了不少變數。陳茵媺論樣貌和戲中的角色都毫不討好,所以自戴銀來的加入後,這個外星人一直令我十分反感。
近日的劇情終於談到了戴銀來和陸哲發展神速,Kawaii看不過眼就跟陸哲分手了。觀乎網上討論區的人大部份人的反應都離不開「陸哲是負心漢」、「外星人拆散了他們」等等。
========== 分隔綫 ==========
借上題發揮一下。
其實劇中外星人的行徑有甚麼問題?她只是喜歡了一個還在拍拖的人。陸哲呢?三心兩意嘛?他亦只是找到一個可能更加適合自己的。
拍拖和結婚的分別就在於前者沒有承諾在內,而後者是在法律上和精神上都有了彼此不可推委的責任。一對情侶為甚麼要先拍拖一段時間才結婚呢?因為拍拖很多時都是即興的決定,但往後怎樣卻不能保證的。
決定發展下去,可能是一剎那的反應,也可能是錯誤的結合。拍拖的過程就是一個最好的機會去讓一對情侶彼此瞭解,給大家一個摸索大家的機會。萬一發現對方跟自已是不能長期生活的,就有了一個提出分開的機會。又假如,萬一發現另一個可能更為適自己的人,亦可以襯在拍拖階段提出分手,找尋更適合自己的。所以,一段關係在拍拖期間如果出現因為第三者的介入而破裂的情況是正常而且健康的。試想想,如果一個人因為拍拖這種沒有重大責任的關係而強迫自己去放棄一個可能更適合自己的伴侶,到時結了婚才出現更大問題就很嚴重了。這就好像一個買家不斷睇樓,當找到一個看似很好的樓盤時,就開始跟地產商談條件辦手續。後來交易告吹可以是因為發現樓盤本身出現問題,例如風水不好;也可以因為臨時發現另一個更荀的樓盤。就在這個尋尋覓覓的過程之中,一日未付錢落訂,一日也不用負任何責任。
有些朋友因為太喜愛陸哲和Kawaii這一對,當陸哲找到一個似乎更好的對象時,恭喜他的人似乎並不多。他成功利用這個拍拖的試用制度就被觀眾認定他「不乖仔」了。
脫離劇集,觀眾在現實中又怎樣想呢?就是「律己以寬、待人以嚴」吧。先不計現在香港社會已很少發生初戀對象就是後來伴侶的個案,投射至陸哲的想法並不適用於自己;離婚率也越來越高。看來現在的香港人越來越不明白為甚麼要結婚。結完婚可以隨便離的,結來作甚麼?
結婚比起拍拖高層次很多。我覺得只要有一個問題存在,婚也不能隨便結。不知是否有很多人不懂得利用拍拖的自由時間去探索問題,將結婚和拍拖的分水嶺向前推或向後撥,才出現了更多人因為婚後不和而離婚,亦有人在拍拖階段因為結識第三者而被唾罵。
========== 分隔綫 ==========
上面只是突然有感而發。
當然我自己更喜歡Kawaii啦。如果我是陸哲,我根本連外星人的樣子也不會去看一眼。想起Kawaii,又想起了她。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