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前天宣佈加價了。她必定計過數,假使入場人次減少,票價上升時仍然有so才會加價的。這些簡單的經濟問題迪士尼管理層沒有可能計不到。
反而是她繼續下來應該怎樣發展呢?
昨天看到鄭大班的一篇轉欄,談論迪士尼的未來發展。他一方面認為香港政府應該趁此機會增加談判擴建的籌碼,並盡快興建迪士尼世界 (以機動遊戲為主);另一方面他建議在香港政府取得迪士尼的話事權後,讓海洋公園跟迪士尼的管理層合併,加入更多香港元素,並且跟海洋公園互相補足,發揮協同效應云云。
想下想下,總是覺得有點不妥。對於增加香港政府的話事權和盡快興建以機動遊戲為主的迪士尼世界我是十分贊成的。但到後一部份有關於合併兩個公園和有所謂「協同效應」,小弟則覺得很有問題。
首先我們要理解到訪迪士尼的遊客來源。迪士尼超過7成的遊客都是內地及香港人。就小弟前天到訪迪士尼所見,說迪士尼內九成都是中國人也不誇張。中國人有句說話:「外國的月亮是圓的」。內地遊客甚至香港遊客難度喜歡付350元出來看回一些熟悉的東西嘛?例如到外國去你會先去看唐人街還是大教堂?當然,一些本土化的措施是必要的。但如果說到要將迪士尼大大的香港化,相信沒有人會願意。
鄭大班的意見是將海洋公園和迪士尼合併管理。此舉最大的問題是會將香港兩個各有特色的遊樂園變成一個,而脫離了迪士尼管理的迪士尼樂園亦會喪失迪士尼的靈魂,進一步拖垮迪士尼的號召力。這做法可謂是揚短避長,愚蠢得很。如果能令迪士尼保持原有靈魂,同時又可以加入一些本地化的配套或措施,此方向應該會比較成功。
迪士尼現在少人去,而海洋公園多人去,我們要認真找到真正的原因,而不是簡單看到海洋公園入場人次較多便認為迪士尼管理做錯了,海洋公園那套便對了。情況就像無線收視高,亞視收視低,但我們不會以為亞視買了無綫的藝員便可以解決問題,另外又忽視無綫的問題。其實我認為現在的迪士尼已經改善了不少,就是應該放下更多尊嚴跟輿論和業界保持更友好的關係。當然,首要的任務還是起一個迪士尼世界──有多些機動遊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