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7日星期六

Android分級制

有說其中一個iPhone比Android好的地方,是iPhone每一代只有一個型號,無論程式開發者還是用家只要買了同一代的iPhone,他們的體驗都是一樣的。然而Android陣營方面,機款十分之多,價格由1XXX元至5XXX元都有,規格由CPU至Mon都可以完全不同的,而且驅動程式由手機廠商編寫,導致兼容性問題。如果一些對數碼產品不認識的人 (即是大部份人) 因為不熟識每部Android電話的分別,購入了規格不佳的電話,後來才發現電話功能不乎預期,產生對Android的不滿,是對Android陣營和用家都不好的事。

由於Android主張開放性 (也是抗衡iPhone的市場策略吧),要解決上述問題是很難的。每間手機廠商都有權使用任何硬件來製造Android電話,Google沒有決定權,也不應加入審查制度。

認證制度


不審查,那認證便可以了。我們不妨參考Intel在notebook上的做法。Intel的CPU和晶片組基本上可以在市場上自由購買。但是,Intel卻為使用Intel CPU及晶片組的Notebook加入一些商標,例如早期的Centrino。用家在購買了Centrino電腦便對電腦的性能大抵有個底,是信心的保證。
Google也可以要求廠商合作,為不同的手機進行認證,保證手機的水準。雖然OS本身是免費而且開源,但為了銷售上的考慮,Google可以要求知名廠商 (三星電子、Motorola、宏達電、SonyEricsson等) 盡量配合,在手機上市前,讓Google審它們一審,進行認證。Google可以從中收取認證費 (變相將OS變成收費,賺取收入) ,用家可以買得放心,商家銷售也有保證。當然,山寨廠仍可以合法和免費地使用Android,只是沒有認證,一般使用者會對這些手機卻步。

分級制度


基於Android的開放性,廠商可以為Android自訂硬件,但卻為用家帶來選擇的麻煩。試問有多少人知道ARM 11和ARM Cortex A8的分別呢?
故此,Google可以為合符某一標準的Android手機評級。例如,將擁有WVGA螢幕、ARM Cortex A8/ Snapdragon 1GHz以上CPU、512 MB RAM的手機評為「Android Premium 2010」、以下的為「Android Mainstream 2010」。用家購買到Premium的機款便知道性能有保證,而Mainstream機款用家就應該知道食得鹹魚抵得渴,手機較平對效能要求也不能太高。由於手機科技日新月異,為認證加上年份是有必要的,讓人知道去年的Premium可能只是今年的Mainstream。

看到Windows Phone 7的無能,唯一寄望能與iPhone平分天下的就是Android平台。希望Google能捉住這個勢如破竹的銷售氣勢,不要被開放OS先天的缺點絆倒,繼續發揚光大。
Technorati Tags: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