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1日星期五

Windows Phone 7的生意模式

自從iPhone推出後,因為蘋果公司一手包辦軟硬件設計,市面上運行iOS的只有iPhone,規格比較上統一,不同iPhone也可以同時更新。反觀同期的WM系統和後來的Android系統,因為廠商能力有限,而且機型眾多,廠商亦愛將自訂介面嵌入在系統內,令軟件的兼容性和系統更新出現問題。評論者認為這個模式會令該作業系統「支離破碎」(即Fragmentation)。批評Android的人很喜歡用Fragmentation來大做文章。

WP7的模式

微軟在推出Windows Phone 7 (WP7)時企圖改變Fragmentation這個困局。它規定所有OEM的手機必須符合統一的硬體規格,以及不允許OEM更改系統軟件。 在WP7推出之初,所有手機必需擁有WVGA屏幕和高通QSD8250 CPU。廠商可以更改的只有內置記憶體,屏幕寸數等規格。而隨着WP7.5的推出,新規格引入了更新的QSD 8255 CPU。

軟件方面,微軟不允許OEM更改系統軟件,OEM只能似App形式附加軟件到WP手機內。而系統的更新則由微軟統一發布。

以上的好處顯而易見,就是程式開發者可以只為單一的硬體開發軟件,而系統的更新亦比較快。

高度統一的問題

然而,WP7統一硬件及軟件亦會引伸另一些問題。

首先,微軟為了要保持平台的穩定性,不會頻繁地更換硬體規格。所以系統發表了一年多以來,硬件從未升級。這樣會令平台更新速度變慢。更糟的是,微軟從一開始便選用了不頂級的硬件,例如去年10月的QSD 8250和今年的QSD8255,令平台落後的問題更明顯。

軟件的問題比硬件還要大。由於OEM不能更改系統,未能為手機提供差異化功能,不同手機之間的分別極小。而且,微軟在一些細節上也未做好 (如輸入法),微軟亦沒有方法讓OEM自己完善手機(例如提供一些OEM 專用的API去自訂系統),因此廠商並不會積極推出WP7手機。這對於用家的影響,在最開始的階段來看並不大,因為WP7在最開始推出之時也有十多個機款。但隨著時間演進,來到WP7.5推出的時候,新手機數目已急劇下降,HTC也只是應酬式地推出了兩款,三星也暫時只出了一款,LG的還未見。用家會漸漸發覺沒有合心意的手機,或會慢慢離開這個系統。隨非微軟學蘋果自行開發手機,或有Apple的設計之材,否則不能解決這問題。微軟自己可能也察覺到這問題所在,所以在去年斥巨資跟Nokia合作。這一步行得十分妙,但成效如何還要拭目以待。

即使是軟件更新及兼容度的問題,也會隨著時間而慢慢浮現出來。Android自從最開始起已考慮到適應不同屏幕大小和解像度的因素,所以後來將屏幕解像度由320*480變大到800*480甚至1024*600的時候,大部份跟據Android發發者指引編寫的軟件均能運行如儀。iPhone沒有考慮這個問題,所以在iPhone4一次過將屏幕的解像度橫直都乘二,以簡單pixel doubling的方法保證軟件向上下兼容 (還作了個Retina Display的Marketing term出來,實情是迫不得已而矣)。但是微軟沒有沒有這個能耐去這樣做卻十分成問題,因為像素乘二已是1600*960,在細芒上沒有用武之地。那麼,WP7能怎樣去改善屏幕的問題呢?其他硬件問題也會有,例如硬體加速方面。

結論

此文姑且不論WP7.5的系統。我認為WP7的太平是暫時性的,在它的本質未改之前,其他廠商不會積極推出特色WP7手機,令使用者受損。如果Nokia可以自訂WP系統,應該可解決部份問題,但更新方面又如何統一呢?且看Steve Ballmer如何解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