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被指已完全迷失方向 或重蹈雅虎網景覆轍
美國知名IT雜誌《微電腦世界》(PC World)今日發表了署名為羅布-恩德勒(Rob Enderle)的文章,該文章認為穀歌不善於從IBM、蘋果、微軟和雅虎等企業的錯誤中汲取教訓,完全喪失了自己應有的專注度,必將會重蹈覆轍,一步步走向沒落。我作為半個Google Fans,生活倚賴Google,Gmail、Google Music剛推出時也會第一時間試用,亦感受得到Google近一兩年來的轉變。當然,某些轉變是要時間適應,但總體而言,我對Google的前景也是有信心的。
從來沒有方向,何來迷失方向?
Google自創立到近年為止,最為人詬病的是太過Geek,與蘋果擅打市場戰形成強烈對比。無論Google Search,Mail,Maps,Youtube,Docs,Blogger等都好像各自為政。話雖有一個Google ID連繫著各樣服務,但在外人看來,每個產品都是獨立的,都像是一班天才工程師為了炫燿技術而造出的優秀產品。Google從來沒有任何方向去經營這些產品,連Google Map都是近兩年才開始打廣告。所以我覺得,Google一直以來採取的是近乎無方向的放任政策,組織鬆散,利用搜尋賺回來的強大現金流,肆意開發大量網絡應用,有點創投公司的味道。這跟蘋果和微軟是十分不同的。
愛好這樣Google的人就是較Geek的人,因為很多時Google會推出一些很有趣,但又沒有實際用途的產品,例如Wave。但是,面對IT行業更整合化,這樣的Google或未能抵住行業的趨勢而變得式微。Google近兩年開始找了一個方向,就是做網絡時代的開荒牛,要打造一個圍繞網絡的生態系統。這樣就解釋了為何Google要整合所有產品,而Google +就是所有產品的Hubs。
所以,Google只是由沒有方向變成有所方向,由小孩變成青少年,不存在開始迷失的問題。如果小孩不長大,他都只是一個小孩。
IBM由軟硬包攬變成solution provider,蘋果靠Gadget逆襲;Yahoo和Microsoft沒有大變革而逐漸式微。所以,專注本業並不必然是好事。當然,當工程師滿懷希望去到Google,發現那並不是想像中的小孩Google時,他們離開也是很合理的。
為何開發Google+
很多意見認為Google應專注她的舊方向,做好搜尋業務,不應硬要跟Facebook對碰。可是,我們看到的是,網絡世界開始改變,搜尋引擎不是最主要獲得消息的來源。從前網民會到訪不同網頁,現在更多人願意停留在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網站看其他人分享的資訊。已經有不少數據指出網民停留在Facebook的時間是很長的,Facebook IPO的集資額也能證明這一點。如果Google只專注經營搜尋引擎和Adsense,而未來消息的來源又不從搜尋而來,Facebook變成了RSS Reader 2.0,那Google會怎樣?搜尋引擎的盈利或未能持續,Google就將Yahoo會因而衰敗。因此,Google開發Google+只是守住城池的重要一步。當然成功與否是另一問題。如果Facebook的廣告是Adsense提供的話,Google未必會這麼重視Google+。
此外,上文提過Google希望開發網上系統,即Chrome OS。Google+顯而易見會是將來Chrome OS的入口。不管你接受與否,網絡服務社交化也是未來的趨勢,Google+也為這個未來造好準備,為Chrome做好準備。
Google vs Apple和Microsoft
相比起後兩者,Google是誔生在網絡年代的,思維與vision也比後兩者前衛。Google一開始雖然無心插柳,但亦製作了很多優秀的Webapps。現在Google擁有了Android,加上Chrome OS,很快便有了一個網絡系統的雛型。Android 1.5開始已十分重視同步功能,Android是設計成為網絡服務的。iOS device直到5.0才有所謂的iCloud,但這個Cloud則只是硬件的輔助,角式與Android相反。Microsoft本身有網絡服務,但不知何故,大部份產品都造得很差,令人沒有意欲使用。她也模仿著Apple的方向,思維仍離不開傳統的網絡世界。
由此路進,Apple和Microsoft根本未有準備投入網絡世界。Apple device或許可靠出色的軟硬體結合維持增長,但MS則已到達瓶頸位了。至於Chrome OS, 如果說iPad打開了PC的缺口,那Chrome OS則有望打開MS的壟斷。雖然只有一個瀏覽器的OS現時還未受多數消費者認同,但Chrome OS已經早著了先機。就像iPad取代Netbook一樣,大多數用家並不需要功能複雜的程式,現時的webapp已經開始取代PC上的軟件。只要大氣候一形成,Google便會成位網絡世界的入門。微軟因為頑守單機軟件不放,勢必被網上軟件取代。當然,取代微軟者未必是Google,可能是另一巨頭或眾多網絡公司。
如何轉型
我認為Google是有遠見的,做Chrome OS的野心也很大,不過Google必須改變她的軟肋,就是市場行銷的問題。Google 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工程師,但是推出的產品經常是半製成品。這或許因為是這家公司的geek的DNA,因為geek友最喜歡用alpha版beta版。但是,面對大眾市場,Google或許要嘗試將整個product包裝好才大規模推出市面。用家的第一個印象是很重要的,如果一開始覺得產品沒有驚喜之處,便會置之不理。
與其他公司和第三方公司合作關係也是Google的短處之一。在Google Music和Google TV兩個產品未獲成功,可以看到Google營銷上的窘境。Google應善用強大的現金流去令更多內容供應者站在自己的一方,加強用戶忠誠度。
Google+也是要推的,不過要脫離Facebook的框架。應該如何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按照目前的方法,Google+不會有突破。它必須擁有Facebook沒有而又能吸引眼球,又易用的功能。此外,Google也不應只顧強推Google+而忘記他的創意,Google Labs不應關閉,要保留著開發新功能靈感的DNA。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