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不久前才看完《美麗新世界》,這本上世紀百強英語小說之一。老實說,它的寫作風格和用詞很獨特。我英文不好,單單是查字典也用了我不少時間,但仍無礙我欣賞這本書。書中展現出人類對所謂先進世界的普世價值,更與現今世界有點不謀而合。
美麗新世界一書在1930年代寫成,但它描述的是公元2500年的事。它的行文用了很多奇異的字眼,獨特的句子結構和對未來世界的細緻描述,十分成功地令這個時代的讀者也仿如置身於未來世界之中。諸如Time Machine和衞斯理的幻想小說,只會令我回想起古舊的科技。
書的前半講述未來新世界人類社會的組成,一般新世界人的心態和兩位較為與別不同的人的無奈。後半則講述一位來自保育區的所謂「野蠻人」回到現代社會,發覺現代社會與他的觀念有很多不同之處,最後因為未能接受而吊頸自殺。
小說最特別之處,就是構建了那個只有一模一樣的思想,每個人都按照世界統治者的願景而活着的穩定世界。穩定就是一切!與1984不同的是,統治者看起來不是透過高壓手段令大眾臣服,而是透過一個精密設計的社會機制去令人民自願遵從統治者的遊戲規則。受統治的人民不單止沒有感到受壓迫,甚至真誠地認為他們是最快樂的,活得最好的。即使是擁有極高智慧的Helmholtz Watson,有一點自我的想法,但仍很大程度地受自小催眠和群體社會價值的影響,對事物的判斷也有偏差。此外,新世界的種姓制度也被大大地改良。從前,在社會地位低微的人雖然也會認命,但始終覺得身為低階的人是比高階的人不幸。在美麗新世界裡,即使是Eplison(E級的人,即最低階)或Delta (D級的人),也不會覺得自己有缺憾,反而認為Alpha (A級的人)和Beta (B給的人)的生活不如他們。此外,這個新世界雖然鼓勵男女之間的性關係和集體活動,卻同時積極泯滅人際間的穩固關係,例如沒有夫妻關係,沒有親子關係 (因為人類全變成試管嬰兒),令人類不能互相倚靠。這種每個人都不能獨立思考,自我感覺良好,也沒法擁有自我的社會成就了最穩定的社會,亦令統治者能千秋萬世。
以往,我時常想,自由受打壓的方法只有1984那種高壓形式。最極端的例子就在北韓 (順帶一提,我最近在閱讀《我們最幸福》,真的有點像《1984》)。但原來,沒有自由還有另一種表現方式,即是美麗新世界那個模式。近日社會對於立法會拉布爭議,有人批評為搞搞震,失卻效率。對於《盛女愛作戰》這樣的節目,又被批評為踐踏女性專嚴,不應該播出。我們為了追求表面快樂、秩序和和諧,放棄了思考和原則,追求那種所謂的統一目標。
1984的高壓手段與美麗新世界的潛移默化,其實兩種方法也是殊途同歸,能夠達成消除異見的目標,造就穩定的獨裁社會。(其實,1984只是沒有了生活上的富足,但是他們也認為國家對他們已經很好) 當然,當人民感覺不到問題在那兒時,或認定這就是最好的方式時,反抗的勢力和維持穩定的成本必定比1984式高壓統治要低得多。我覺得美麗新世界有點敗筆就是仍然有所謂需要被放逐的人,即是說這個新世界仍不夠美麗。當然,作者在小說中也為此提供了答案。以往統治者曾將一群全都是Alpha的人送往一個孤島,結果那群Alpha發生內戰,戰勝的一群自願接受催眠和種姓統治。由此可見,這種美麗的社會制度看起來是最完善的。試想想在四十年前的香港,受教育的只是最少數的一群,沒受教育的人會認命。做老闆的開心,做打工仔的都開心,洗碗的也開心。現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多了,但低階的工作還是要有人做,窮人的比例還是不變,不滿和不穩定自必然多了。窮人會像馬克斯般問,為何富人會是老闆,賺了8成的利潤?
另外有點有趣的是,在1984和在美麗新世界中都有提及到,要令到人民不再思考,當政者比須切斷每個個體的血緣關係和消滅宗教。取而代之的就是造神運動和與強迫人民對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一起集體活動。對比現今社會,即使沒有當權者的推動,但是宗教也隨著科技的進步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越來越低。人們並不是因為精神富足而摒棄宗教,反而因為遠離宗教而心靈脆弱。互聯網和Facebook的興起,一方面令資訊流動更便利,亦同時因為廉價而大量的資訊令我們慣於只做接收者,減少了思考。Facebook和Forum更活像了像小說入面強迫性的群體。有了Like Button和微博,越來越多人只懂轉發和Like,培養完整思考的機會反而縮減了。當然,這不是科技的問題,而是人本身的問題。
這篇文有點長。我最後還想帶出一點,就是統治者為甚麼要追求極權統治?近代社會中的極權統治,例如二戰時的希特拉和北韓的金日成,他們為的都是個人的權力慾或私利。但是,在1984入面,個別的核心黨員(即O’Brien)只是黨的一隻棋子。他們為的只是黨的千秋萬世。問題是,他們這樣做既沒有金錢報酬,也沒有血緣親屬的繼承,為的只有一個黨的中心思想,這樣的意識形態真的能鞏固黨員嗎?在美麗新世界裏面,統治者的意圖更不明顯了。作為世界統治者之一Mustapha Mond自身也知道這個世界只是為了「統一、共榮和安定」,卻犧牲了一切人類對高尚技藝的追求。為了安定,統治者只能繼承一樣的社會制度。正如1984內的O’Brien說過,權力體現在對別人的控制、改造和施與痛苦。如果Mustapha只能做時代巨輪的一顆棋子,那這樣的統治是為了甚麼呢?真的是為了那個黨嗎?為甚麼不放棄獨裁?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