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5日星期三

中立,只是不用腦的說法

反對國民教育,就不寫了。寫得短便流於口號和感性,寫得長就要資料搜集,況且網上有大量跟我意見一樣,而且寫得很好的文章。一句到尾,政府應立即撤回國民教育科。國民教育科根據定義就是不能說理的,是洗腦的 (就像宗教科一樣),沒有討論的空間。

近日一群親戚在談選舉。其中一位聲稱自己立場中立。接著有人問他即是會投票給誰,他說會投謝偉俊。

我下意識吐了一句:「戇鳩!」


有些事是有所謂中立的,就是當選擇是獨立不同而且明顯時。例如友人問你吃甚麼菜,你說沒有意見。那你可能真的沒有意見,對中菜、西班牙菜和日本菜都沒有特別喜好。但是,如果如果你的選擇是落在兩個極之間,當中沒有明顯獨立的程度和分別時,那便沒有中立這一回事。中立有獨立的意思,而連續的選擇則意味選擇必然降在其中一點。例如友人問你喜不喜歡吃日本菜,你只能答喜歡,很喜歡,不喜歡,一般,麻麻地,OK啦。上述的形容詞都是在表達一個程度,而你不能用「中立」作為答案。

由此引伸,立場中立是不可能的。立場中間還是有可能 (另一個同義但負面的形容詞是騎牆),可能代表相對於親建制和泛民之間,他的立場是兩者之間的。面對眾多候選人,就有可能中立了。而中立所表現出的,應該是各不相助,即不投票或投白票。但他卻選擇了投偽獨立,擁抱「健康民主」又「中間」的謝偉俊。可能「中立」這個詞,有一種大公無私,正氣澟然的感覺,他覺得很型便不用腦地用了。

==========

另外,中間是相對的。老實說,我也是較中間的「和理非」,即和平理性非暴力。但我在這班親戚的眼中也是一個堅定的破壞派。

現在的情況是,原本我是較中間的,在0到100的連續線上 (0最左,100最右),我的取態是55。好了,現在政府和民建聯不斷壓縮空間,將連續線的長度縮減一半,變成由50到100,那我原本55的取態便變了在界線的邊緣了。如果面對連續線縮短,仍然強求相對的中間取態 (即75),那這便不是中間了。我那親戚似乎不知道自己的立場已俏俏地畀這個社會由50推至75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