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佩斯大酒店
The Grand Budapust Hotel
評分:83分這套電影沒有甚麼特別想表達的內容,也不算特別奇情。分數打得高是因為它十分情彩的敘事手法,畫面處理和對白等。它利用故事中的故事的結構,像說故事或舞台劇般,以灰諧誇張但又恰到好處的手法講述酒店大亨的故事。場景包括不倫戀,監獄,黑幫,雪山逃跑等,令人目不暇給,精彩場面一浪接一浪,節奏控得十分好,絕無悶場。演員上佳的表現和抵死的對白,取景和仿舞台劇美侖美奐的布置也是令這套戲如此好看的原因。整套電影就像一場極度豐富的盛宴,稍為遺憾的是沒有太多營養。
3D豪情
3D Naked Ambition
評分:38分坦白說我並不喜歡杜文澤,不過這套電影的不合格分數並不全是因為他,而是電影的胡鬧和不堪。
電影根據內容可以分上下兩半。即使我不滿意杜文澤千篇一律懶醒懶得戚的樣子,上半還是可以的。起碼看杜文澤被強姦和日本女人迷上杜文澤,也笑得出。當然,做Mama San的何超儀完全不配合角色,AV女優除了露兩點之外,演出比《金雞Sss》還要差。頭一兩場拍攝AV的劇情也勉強好笑。
電影下半才是災難。 導演可能不甘於拍一套鹹濕笑話電影,格硬加入一些感人元素。可是,處理手法極度粗疏,橋段也十分老套。處理不好同時又使整套電影的搞笑風格突變,引致悶場連連。後尾加入金雞、夕樹舞子、江門古天樂等劇情也無聊當有趣。最後尾AV鬼片Fusion和江門古天樂與杜文澤的PK戰更是反高潮,極度胡鬧也完全不好笑。導演嘗試混合感人和灰諧兩種元素的嘗試完全失敗。同樣,演員方面的表現也只屬賀歲片質素。
這齣戲暫時和金雞Sss並駕齊驅,分數都低於40分。
美國隊長2
Captain America: The Winter Soldier
評分:73分我其實幾喜歡Marvel近來的英雄電影。這套無論畫面,特技和演員也具相當質素,故事也比美國隊長1奪寶奇兵式的有長進。未能取得更高分數,主要是因為我不覺得這套戲有精彩得能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場面。
礙於美國隊長有限的超能力(只有盾牌和跑得快一點)所限,它的故事發展必然要和其他復仇者(主要是Nick Fury和黑寡婦)配合才有戲做,而偏偏黑寡婦收起誘人的body,短裙和高踭鞋之後,就是一個沒有超能力人類,未能加強化學作用。故事後段又淪為兩三條友仔隊冧一大team人的劇情,神盾局好像就這麼兒戲。其實效果並不錯,但就是欠缺驚喜。美國隊長1的Erskine博士那一段(很有超越潛能的味道)相當有趣,和背後的Hydra組識的關聯也可以再多寫一點,美國隊長與Nick Fury的矛盾也是一個好引旨,不過導演沒有多加利用。電影流程和轉折流暢,不過因為劇情發展基本上盡在觀眾的掌握之中,看起來沒有太大刺激感。
性上癮(前篇)
Nymphomanic: Vol. I
評分:67分這齣戲在電影節上映時,很多人都說它的畫面很大膽,挑戰甚麼尺度甚麼的。看罷覺得,不外如是吧,不用太過擔心。導演巧妙地運用兩個背景完全不一樣的人來說故事,一個是身經百戰的慾女Joe,一個是書卷味十足的處男(處男這一點好像要看完後篇才知)Seligman。兩個人看似沒有交滙點,但又可以用截然不同的角度去「分析」Joe的成魔之道,兩者有不錯的化學作用。加入甚麼釣魚理論,甚麼數列的,甚麼魔鬼異像,開頭看的確頗有趣味,成功以輕鬆和帶點灰諧的手法來講述性事。拍攝手法和畫面處理十分細緻,像跟著主人公一起經歷著故事一樣。
那未能到達70分是為甚麼呢?主要就是主旨不清。如何上癮,上了癮如何,在戲中只以兩句對白交代。看了整套電影都不知道女主角為甚麼成魔,也不知道她自責/自我肯定甚麼。女主角Joe無原故地就找了一個人幫她破處,然後又無啦啦在火車上胡混,原因和感受都處理不善,只以Joe和Seligman兩句鬥咀似的對白內交代,感覺導演有點利用說故事的設定來偷懶(與《布達佩斯大酒店》相比便高下立見)。內容看似豐富,但每篇章相關度不高,即使加入的Seligman理論也一樣,感覺是炒大雜燴,劇情推進乏力。看到中段也不知道Joe是享受周旋於不同男人之中,或是享受於性高潮之中。奧瑪花曼的表現或者被不少人讚賞,但這一段正正是電影最格格不入的一段。
另外,看性的電影,女主角的樣貌是很重要的! 無論老版Joe和嫩版Joe的樣貌都和美麗差了一大段距離。
愛.尋.迷
Enthralled
評分:70分入場前對這套戲期望不高。雖然導演是鼎鼎大名的「十九才子」陶傑,但畢竟是新人,不能帶有甚麼期望。意外地,看完後卻有驚喜。 首次執導,當然導演技巧有不少沙石,但寫的故事有味道有層次,對白有骨,性愛場面處理令人大快朵頤,絕對是誠意之作。
電影分三條主線,三兄弟和各自的女主角各有不同的性格,情節不同的同時又環環相扣,相當有層次,充分表達了戲名「愛.尋.迷」三字。情節的確反映到某部份香港或香港人的情況,面對不同問題的選擇和迷茫。三兄弟的角式設定也各具特色,覆蓋面闊。各自的結局雖然下場大致相同,但原因卻又各自不同,整個構思頗為巧妙。女角選擇上也十分精準,Mandy Lieu熱情奔放,羅琳雖然重口味一點卻最有奇幻效果,盛朗熙雖然沒有美貌但充分演出作為邊緣人的無奈,為男性觀眾帶來不少福利。至於時興的政治隱喻和諷刺,戲中多不勝數,而且言之有物。雖不至於像才子的專欄般(我沒有聽光明頂的習慣)開盡抽濕機,但是足夠令人看得過癮,且餘音梟梟。
缺點方面當然是導演手法比較粗淺,平舖直敘,轉換突兀。而且訊息太多,時間太少,組織上有點鬆散。視覺處理方面也實屬新手水平,當中燈光和音樂的運用令人想像到十多年前的風格,也不知這是有心或是無意。然而,瑕不掩瑜,我對於這套戲的票房這麼低實在覺得可惜。即使觀眾不準備解讀戲中無數的諷刺,作為一套港產奇情片來說,它也屬於推薦級別。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The Midnight After
評分:62分我沒有看過原作便入場看這套話題之作。之前吹捧得上天,看完後我的確有點失望,不過整體也未至於叫不好看。它好處壞處都很分明,所以要給一個綜合分數令人糾結。
先說優點。港產片不是警匪片就是愛情小品,近來再多條低俗路線。這類型科幻帶點cult味的真的屈指可數。故事前設引人入勝,科幻也是我喜歡的題材,演員在熟悉又無人的街道上走來走去,都是討喜的。個別場面處理手法,先不論質素,也是港產片少見的。我自己幾喜歡像泡菜片《親切的金子》中圍插強姦犯的那一段,的確反映到網絡欺凌和普遍香港人律人以嚴律己以寬的心態。色彩運用在某些場景也算有心思,如臨尾逃走的一段。林雪的演出也值得一讚。
負面方面,劇情和導演的問題也不少。故事上有頭冇尾是先天不足,不斷開迷題布伏線但沒有下文,而且劇情推進相當散亂。每個人發生的事情關聯度不高,只能靠一單又一單的偶發事件來向前推進,甚至是靠個別對白推進,或沒有推進,連續性極低。場面處理上,除了無人的大埔外,主要劇情發生的地點只集中在一間茶餐廳,以維園阿伯一人一句的形式發生故事,加上無聊的劇情,導致悶場連連。所謂的符號、政治癮喻和諷刺都屬小學雞的gimmick水平,突兀得甚至到達煩擾程度,與不久前看的《愛.尋.迷》相差極遠。氣氛營造方面,開頭是不錯的,到後來由於劇情過於薄弱,主場景沒變化,完全感受不到世界沒日之類的緊張氣氛,同樣令人失望。演員表現也不合格,不是說文詠珊(因為發揮不大,只屬故布疑陣之角式),而是說惠英紅和任達華。其實不是他們的問題,我覺得是導演的問題,令他們除了長期浮誇的表達外,便沒有第二種演出方法。人物描寫也相當平面,大部份互動又是單靠對白,人物性格不是沒有,但沒有作用,換任何一個維園阿伯也一樣。我也早知電影會分上下集,但上下集之間伏線可以全部open end,也真的未見過,看小說每個章回之間也會有適當的總結吧。
雖然缺點多不勝數,但可幸陳果以cult片方式處理,個別場口娛樂性仍算可以,整體觀感未致於被徹底破壞。62分是整體的感覺分(這裡的分數全是感覺分),如果要逐點評論,可能它是屬於50-55分的級別。劇情多不合邏輯我都可以接受,但經脈盡斷是低手的表現。且看下回陳果如何收科。
性上癮(後篇)
Nymphomanic: Vol. II
評分:61分後篇與前篇有共通風格,也有迴異的劇情。共通點是Joe和 Seligman的敘事方式,不過看得多開始膩了,也因為其實根本與劇情關係不大,也逐漸失去趣味。畫面依然細膩,這是好的地方。劇情開始由甜入苦,談及Joe穩定下來,但受強烈的性癮和後來失去性癮的困擾,生活大受打擊。問題仍然是同一個,觀眾除了個別對白,根本體會不到那種性癮,和Joe背後的動機,而且拍攝手法上延續前篇帶點灰諧和抽離的效果,隨着劇情向陰沉推進,而變得不合適,也未能帶動觀眾的共鳴。當然到後來,到Joe開始玩鞭打和帶養女之時,電影和性癮已經沒有關聯。這時,描寫Joe的性格也做得並不精準。究竟Joe何時認為性癮是恥辱,何時為性癮自豪,何時接受自我,都是靠Seligman一些似是而非的分析含糊帶過。幸好是感覺仍在,未至於造成悶場。最後的一兩場戲也成功帶動高潮,為這齣戲挽回一些分數。
有不少人認為打屁股就是SM,其實不是的,戲中那種更似修苦行 。戲中兩場最重口味的場景,一是非洲朱古力腸,二是打Pat Pat,其實也未算不能入口。
魔警
That Demon Within
評分:65分這套戲普遍影評不佳。事實上,這是一套劇情盡在掌握的電影,當中的橋段也見慣見熟,甚至略為胡鬧。不過,於我十分重視的完整性方面,電影表現不錯,起碼四平八穩,處理認真。入魔的表現方式和舖陳雖然過長,但合格有餘。吳彥祖的演技,看得他已相當用力,但效果尚欠一點。沒有甚麼特別好評的,值得一看的娛樂大片。
知音夢裡行
Inside Llewyn Davis
評分:74分如果熟悉美國六十年代民謠的背景的話,會看得更開心。導演以輕鬆手法講述落難歌手的故事,無論從性格描寫,氣氛推進和中間的小插曲都安排得很恰當,很有趣味。輔以配合劇情的民謠,看得觀眾很舒服。特別精彩的地方在於對主角立體的描寫。他對自己的能力有種執着的肯定,不信命運又偏偏被命運作弄,不屑朋友又偏偏要靠朋友,充滿種種的灰色幽默。結局更加是神來之筆,除了再一次被命運作弄,錯失了機會之後,也玩了一轉時序,令人會心微笑。
雙生靈
Bilocation
評分:62分這套跟《同屋喚命日記》差不多,橋段是有,扭橋也合理,不過執行上破碇處處,注定又淪為一套典型的日式懸疑劇。電影開局節奏明快,直接引入分身的概念,令觀眾對何謂本體,何謂分身定型。可是,逐漸地,為了後來的扭橋,墮入典型為扭橋而故布疑陣的陷阱。高級扭橋應該是在扭橋前一刻也能自圓其說的,而《雙生靈》這種扭橋,卻是導演故意滿布矛盾,加上拍攝手法故意混淆本體和分身,對於這種太過著跡的作弄玄虛我並不欣賞。中段也因為刻意營做懸疑效果,導致劇情略嫌拖沓。
除了亂扭橋導致的問題之外,戲中沙石甚多,個別情節處理兒戲,甚至令人失笑。在一套以橋段為賣點的電影中,這些不合理絕對破壞了整套戲的觀感。日本科幻片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總是拍得很不自然,彷彿導演在提醒你是在看假的東西一樣。除了必要的科幻元素外,其他地方也要奇奇怪怪的,這套也一樣,有不少無厘頭場面。角色方面,邪惡媽媽一角是頗有心思的,但其他角色,例如學生一角,卻空洞乏味。
幸好,雖然不太合理,規矩不斷變,劇情除了中段較悶之外尚算刺激和豐富。拆解主線扭橋時大致情節合理,伏線也算苦心營造,沒有令人說「唓」的感覺,也有機會讓觀眾回想剛才被騙的情況。 最後尾也令人有思考多個哲學問題的空間,雖然蜻蜓點水,也是本片的可取之處。總括而言,這套戲主線布局用心,但是為營造twist過於刻意,而且導演對細節的處理並不認真,浪費了精彩的伏線,可謂十分可惜。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