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4日星期三

2014年5月觀影記錄

這個月看了十套電影,其中大片《哥斯拉》和《變種特攻》都符合期望。幾套日本電影小品都十分有質素,尤以《東京小屋》最吸引人,看完離場時還感到餘音裊裊。

蜘蛛俠2:決戰電魔
The Amazing Spider-Man 2


評分:65分

蜘蛛俠電影在短短十年左右就已經reboot了。Reboot版的第一集其實不錯。這次的第二集,保留了官能刺激的優點,但卻出現另外一些問題。首先,最大的問題是主要的反派──電魔──描寫得太少而且偏弱,出場時間也太少。他和蜘蛛俠只打了兩三場,打鬥場面不太有說服力。作為一套打怪戲,這敗筆很致命。第二是談情戲過於拖沓。先旨聲明,我覺得艾瑪史東在戲中很漂亮,那個紅唇和真的殺死人。不過,他和蜘蛛俠的感情線處理得不算好,份量是否過多尚可商榷,但分分離離拍得有點婆媽。描述蜘蛛俠父親的舖陳也未達到應有的效果。反派戲份少加上感情線多,此消彼長後,劇情有點鬆散,未能令人留下深刻印象。(除了艾瑪史東之外,噢,不過他飾演的Gwen Stacy已經死了...)

超越潛能
Transcendence


評分:40分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入場前已經知道這套戲伏味濃,但也預計不到會達到這程度,僅僅能跨越40分的界線。電影的概念,算是有點新吧,又不是全新。劇情發展下來,逐漸變得一發不可收拾。我實在接受不到戲中不合邏輯的劇情,例如一開始電腦上網後運算能力便會大為提升,還有後來那些也不知道是病毒還是甚麼的God Mode情節,沒看前段的還以為在看《普羅米修斯》。道具、角色、特技、佈景和戲中的理論都草率處理。找摩根費曼這個老人家做AI專家實在令人嘖嘖稱奇!整一套很沒有誠意的電影。幸好結局處理也不是簡單「科技發展一定是壞的」的老掉牙理論,否則評分會低過40分。

Delete愛人
Delete My Love


評分:44分

葉念琛的電影,對上一部看是馬子妮(本名是否蔣家旻?)的《第一次不是你》,情節老套但尚算拍得認真流暢(馬子妮的表現就算數啦)。今次請來王祖藍王菀之許冠文,卡士同樣弱,不過卻以笑片方式包裝,效果也還可以,大致是低標準賀歲片的質素吧。笑話質素一般,後段已開始笑不出。所帶出的「道理」──「珍惜眼前人」和「有得必有失」有點老套,而且安排上又屬「忽然醒悟」的類型。將舊人變走後用過多時間描寫蜜月期,然而醒悟的經過卻極輕地帶過,有點失衡。許冠文和王祖藍的表現合符預期,儘管許式笑話不太好笑。王菀之的表情轉換反而帶出惹笑效果,比她在《金雞Sss》的表現更佳。

香港仔
Aberdeen


評分:58分

這套戲和《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一樣,都是期待度高的港產片,剛好也有類似的問題,令人失望。先說問題。首先同樣是劇情太過薄弱,沒有足夠橋段支撐。即管想拍都市的瑣碎問題,其實可以將它澎漲,不過導演沒有這樣做。片中的問題,也未能如預期般貼近生活,曾志偉和楊千嬅這條線可謂最差。為了豐富劇情,導演同時用三對夫婦,五條主線去發展,但五線因為相互關連不大,而且情節的確瑣碎,未能達致充實劇情的作用。劇情收尾又屬「忽然明白了」的方式,草草收場。加入的「炸彈」、「鯨魚」、「榴蓮」等元素也未能發揮效用,可見導演處理嚴肅題材功力不足。即使主旨「吸氣,忍住,呼氣」也未能跟各大主線互相呼應。踏出戲院之後,感覺很空洞,未能令人留下印象。

幸而整體拍出來是不錯的,對感情的描寫細膩,令人有種溫暖的感覺。電影也沒有加入濫情的對白,處理恰到好處。演員的功勞亦很大,雖不致有甚麼突出的演出,但表現全部都在水準以上。選角方面,曾志偉有點突兀,我到現在仍接受不了他是楊千嬅的老公。視覺效果、佈景和音樂亦都相當認真和出色。喜歡看這類型元素的觀眾應該會滿意。劇中彷紙紮的場景即使有改進的地方,我也頗喜歡。

P.S. 電影叫《香港仔》,英文叫《Aberdeen》,不過認真跟香港仔的關係不大,也不算特別多香港元素。不過這不是缺點,是命名令人有此錯覺吧。

永遠的0
The Eternal Zero


評分:71分

戲名的「0」是指零式戰機,繼《風起了》之後又一套講述零式戰機和太平洋戰爭的電影。它們的切入點不一樣,前者描述零式戰機的設計者對工程學的熱愛和執著,後者是講述戰機機師對生命的關懷和對愛情和家人的態度。

電影以機師宮部久藏的孫兒女訪尋親生祖父在太平洋戰爭的事跡作開始。電影起首毫不吸引,拍攝手法也很平面。二三十分鐘之後,期待中的轉折出現了,開始從不同受訪人的角度談及宮部的特別之處,求生的原因,和對家人的關懷,也讓觀眾看到戰爭的另一面。隨着孫兒女們訪問更多的人,不同戰爭場面相互交織,也帶觀眾們立體地了解日軍在不同時期的戰事和宮部的執着。到最後一個訪問,雖已隱隱約估倒,但到解開最終謎底時仍免不了有點震撼。

日本電影擅長於表達那種綿綿的情感,這套也不例外。電影無疑是感人的。它雖然略為美化日本在太平洋戰爭的行為,但同時以尊重人的本體來反思戰爭行為,也嘗試探索戰爭的狂熱、國家的利益和個人的私利三者間的關係。儘管有改善的空間,結構可以更緊密,但整體效果是不錯的。但有說這是一套反戰片,又並不是。描述大平洋戰爭仍然只有日本單方面的世界觀。它肯定殲滅美軍的行為,片尾也歌頌和神化宮部的高超駕駛技術,彷彿如果有更好的資源去減低傷亡,日本便會勝出。而最尾的帶出的「傳承」理念,更破壞了整套戲的連貫性,模糊了電影的主旨。所以,以尊重生命或愛情片的角度去看這齣戲是最合適的。

P.S. 結局的一對璧人嘛,雖然拍得很有美感,但總是有點不知所以然,「好像有甚麼地方出了錯」。


伊朗式離婚
The Past


評分:80分

先說戲名,我不明白《伊朗式離婚》跟伊朗的關係。除了和《伊朗式分居》同一個導演和同一個男主角,在戲中也飾演波斯人之外,這就是一套法國電影嘛。

《伊朗式分居》不太合自己的口味,可能我實在融入不到那些數之不斷的瑣碎事、爭拗和宗教法廷的荒謬之中,感覺上太過小事化大。《伊朗式離婚》剝離了伊朗的階級和宗教,雖然寫的都是家庭事,但卻不是 《伊朗式分居》那種八婆式有理說不清和觀點與角度式的執拗,看起來沒有這麼令人皺眉。導演繼續在營造氣氛和懸疑方面表現出色,鏡頭拍得人物絲絲入扣,每個角色都很有發揮。較為不解的就是男主角阿默和女主角瑪莉安最初為甚麼要結婚,和女主角為何要多次結婚。片中引入多種元素,最特別的要數跟成年人沒血緣的子女,以及植物人的妻子。劇本結構嚴謹,佈局反覆而出色,雖然中段有少許拖沓,最終Boss有點無厘頭,但大體仍不損電影的觀感。

哥斯拉
Godzilla


評分:82分

這的確是一套做得很好的怪獸片,比起舊年的《悍戰太平洋》好太多了。視覺效果當然是無敵,場景橫跨日本,夏威夷和舊金山,城市和廢墟包羅萬有,只欠水底。劇情也為哥斯拉和穆透提供足夠的理論基礎。人物的描寫恰如其分,沒有誇大人類的作用,男主角也沒有太過煽情的戲份。怪獸出現的時序也成功帶領觀眾的好奇心,初期只見穆透的鳳毛麟角,到後來才見到哥斯拉和三隻穆透。電影最尾三十分鐘的大戰更是掀起高潮,畫面從多角度特寫哥斯拉與穆透的大戰,電影特技亦萬分逼真,實在精彩絕倫,扣人心弦。稍為欠缺的地方是電影初段男主角的爸爸角色不強,亦與後段關係不大。渡邊謙飾演的教授的作用趨近零,經常O嘴也實在令人失笑。

這套電影在IMAX戲院觀看會有更佳效果。而且,不用每套戲必須要有些「反思」的,將怪獸大戰好好大打一場拍得好,也很難得。

東京小屋
The Little House


評分:82分

今個月看的第二套日本電影。跟《永遠的0》同樣以倒敘手法,探究二次大戰中的人物故事。電影主線很簡單,三個字,「紅杏出牆」。但簡單拍出來好看,在平凡中看到不平凡。導演山田洋次將日本女性那種含蓄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兩位女主角也的演技也豐富出彩。不過,我認為松隆子比拿女主角獎的黑木華表現更勝一籌。松隆子飾演的時子與板倉在四十年代戰時的婚外情,拍得出欲言又止的味道,一兩個小動作或表情足以表達這段不容許的愛情。多紀妹內心的掙扎,忠實和可愛也令人愛不釋手。每一種生活瑣事,玩具公司職員的談話,和優雅的布景都看得人很有趣味。電影回憶的時間橫跨中日戰爭開始至東京空襲,以不同的對話和軼事描寫了日本人因戰事導致生活上的變化,同時也豐富了主綫劇情。劇中穿插的主僕情,與現代的交織,以及音樂都令人看得很舒服。

雖然電影有可以更好的地方,但能將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拍成這樣好看,實在很難得了。可能東方人看這套戲更能體會當中的情調。電影的預告片是戲中的高潮,也是對白最急的一段。整套戲其實不是這樣的。

變種特攻:未來同盟戰
X-Men: Days of Future Past


評分:73分

我之前只看過異能第一戰,其它變種特攻則間中在明珠台看過。(反而,狼人外傳卻看過)。所以,我對於今集的角色大集成並沒有太大感覺。反正,這集的劇情跟異能第一戰的關係比較大。劇情方面,雖然豐富,不過又未致於坊間好評如潮這麼誇張,大致上都在預計當中。個別打鬥場景拍得相當有心思,在未來的兩次大戰和過去Quicksilver拆解子彈的一役都非常精彩。至於電影的主線回到過去,也曾被無數電影用過,這次也沒有多大新意,甚至有些大bugs。這套戲勝在bugs不大影響觀感,而流程大體上流暢痛快,沒有悶場。


家路
Homeland


評分:52分

這是今個月看的第三套日本電影。它不是直接描寫福島核災難的問題,而是從一家人兩兄弟和老媽的家庭糾紛,側面看核災難對日本民眾生活上的影響。電影以十分平淡的風格開展,不過達不到淡中有味的程度,簡單來說就是悶。它也以多綫發展,主角們各有不同原因連接著在福島的家。可惜,那些連繫不是太戲劇性,就是表現上太平面蒼白,沒有說服力。電影的劇情不是沒有發揮,不過導演未能抓緊當中的感情表現,需要觀眾在腦中自行補完。另一個問題是,在戲中,福島事故只能算是一個契機,去讓導演拍一套愛回家或大自然之美,完全達不到事前聲稱紀念核事故的作用。如果頂得住那種超淡然的氣氛,這套家庭戲還值得入場一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