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日星期二

2014年6月觀影記錄

今個月的電影比五月份的稍差。較為有驚喜的是湯告魯斯的《異空戰士》,將一個不算太複雜的科幻故事拍得很有趣。其餘有來自泡菜的《逆權大狀》,未上映先轟動,誠然是好電影但又未至於mind blowing。來自香港的代表有《微交少女》,雖然電影質素相當一般,但角色表現有看頭,值得入場。



奪命西

A Million Ways to Die in the West


打分:60分

這套戲最吸睛的地方,首先是名稱,中英都精彩。第二是雅曼達施菲,個人很喜歡。第三是西部,西部電影有種嘉年華的感覺,掩蓋了電影的諸多缺點。電影片種是笑片,劇情是一貫那些,無謂提。笑話數量比《賤熊30》少,但花款又好像多一點,不是只靠一隻表情古怪的熊充撐,總體感覺與《賤熊30》差不多,都是鹹濕笑話吧。跟本地低俗笑片如年度爛片《金雞Sss》和《豪情3D》相比,最起碼故事流暢,場景華麗,與西部的背景襯托得很好。不會忽然為了感人而泌兩滴淚水或板起面孔,看得人毛管戙。較為突兀是西部的死法只是噱頭,如電影主綫沒有關係。

P.S. 一百萬種死法在預告片中已經見晒,這是令人失望的地方。如果這套戲不是在西部拍,而是在美國某不知名小鎮,分數會減一些。

異空戰士
Edge of Tomorrow


打分:75分

湯告魯斯近年成為爛片明燈,跟香港的劉華差不多。不過,上一套《攻.元2077》雖然口碑一般,其實我頗喜歡的,談及的科幻元素多而且表現得出來,就是節奏略欠和有點爛尾。今套戲不是走懸疑路綫,是一般的科幻路綫,拍得流暢痛快,整體較《攻.元2077》略佳。電影主線講湯告魯斯可以無限復活,像打機從save point玩起一樣。reset 時間其實不是新橋段,數年前《危機解密》也就試過。它優勝在不故弄玄虛,主線清楚易明,理論合理;每次reset 雖然橋段重覆但也摻入新意;而且莊諧並重,氣氛控制得好。最後一戰雖較為兒戲,也是稍為草草收場,是這類電影的通病吧。反是結局真有點解不通。男女主角的感情線巧妙地利用兩人的reset 能力而推進,不過如果描寫得深入點效果更佳。


小失戀.大漫遊
Queen


打分:70分

我其實很怕擺明車馬的勵志(或現在說的治瘉系)電影,拍得不好會變得煽情,很容易造成反效果。所以在下在入場前已自行調整了「IMDB 8.7分」光環下的期望。出來的結果是還可以的。劇情簡單到不行:一個女孩子被未婚夫悔婚後獨自遠走它方,然後發覺分手也不是這麼大不了的。其實它也是一套典型的寶萊塢歌舞劇。最大的優勝之處是利用了旅行的廣闊空間和人物去描寫,避免了需要將一些小事或三言兩語發大再發大再發到超感人。女主角在傳統印度家庭長大,第一次出國就隻身到了巴黎和阿姆斯特丹,其實只要適當發揮,便能很容易將一些小波折和文化衝突手到拿來泡製成一套劇情豐富的電影。印度的歌舞依然為電影增添不少Bonus分數。

其實電影拍得很平面,是流水式的旅行故事;寫「治瘉」的過程很膚淺,遇到的都是好人好事太過夢幻了,其實整個故事也很童話式;描述初次出國的惹笑場面也純屬得啖笑,對於見慣大場面的港人更加找不到共鳴(我深信印度的馬路比巴黎難過)。不過,有時場景,演員,歌舞和旅行的力量就是不能小覷,就好像年初的《大夢想家》和舊年的《狂舞派》一樣。看完電影,沒有說教,沒有煽情,沒有發人心省,但輕鬆純真,有點在看脆魚BB的旅遊節目一樣。

P.S. 片中扮日本人的是一名馬拉仔,他的日文真慘不忍睹。

廣告祭!唔制!
Judge!


打分:69分

入場有一半是為了北川景子,女觀眾也有妻夫木聰可以看。這套胡鬧笑片也未令人失望。妻夫木聰飾演的太田喜一郎是一個有滿腔熱誠的廣告製作員。在擔當一次廣告創作比賽的評判時,雖然面對種種使詐、手段和黑幕,他始終如一堅持說真話,最後當然感動一眾評判且贏得美人歸。當中的笑料經過精心計劃,與劇情前後配合,並非港產片的食字式或堆砌式笑話,也非《奪命西》的鹹濕和屎尿屁笑話。故事發展下來順理成章,非常流暢,毫無悶場。至於當中的胡鬧部份,也恰如其分,沒有令人覺得誇張過火。演員方面,A級美女北川景子戲份甚少,淪為花瓶實在太可惜了。其他人發揮都不錯,妻夫木聰喜劇感十足帶動笑料,豐川悅司飾演的上司十分搶鏡。雖然說教部份老生常談,劇情也談不上有驚喜,但作為一套製作算認真的胡鬧喜劇,有時間絕對值得入場。

歸來
Coming Home


打分:58分

文藝片一向不是我杯茶,即管看一看鞏俐的演技吧。電影以文革做背景,講述陳道明飾演的陸焉識因為文革原因離開鞏俐兩母女。後來鞏俐飾演的馮婉瑜失憶不認得陸焉識,陸焉識便窮一生精力嘗試令妻子記得起自己。

由於要避過審查,電影對於文革著墨甚少,甚至連兩夫妻怎相識,和陸焉識被捉拿後馮婉瑜兩母女怎生活也沒有交代過。這直接導致電影的前文後理完全留白,文革只淪為一個廉價藉口讓夫婦重逢。對於觀眾來說,看到馮婉瑜莫名奇妙的愛,總覺得隔了一大重似的。為甚麼好好地一個老師,開場第一幕已經手震震呢,開門也思前想後了十分鐘?當然我們不多不少都知道文革的歷史,但缺乏這段劇情的描述,令整套戲都失去了靈魂,變成一套空洞而抽離的失憶故事。

撇除劇情太過單薄,由於導演採取了平實的手法,電影拖得很長和很慢。適當的長scene沒有所謂,但夾硬的拖長就很無謂了。電影的鏡頭也很,特別,特別是出現了多次突然的轉scene和zoom in,次數多得很礙眼。至於演技方面,鞏俐表演突出,不過略嫌過度用力(以舞台劇標準可能恰當吧)。無論在她正常之時,還是患病之時,演出都帶着神經質的反應和渙散的眼神,適得其反。就好像年初的《一個葬禮四個失禮》,明明梅姨患了口腔癌,表情和口齒反而是眾角色最出眾的那個。陳道明就表現得當。飾演丹丹的張慧雯發揮則過度崩緊,經常撐大眼睛,但於細膩處表現則一般。

不過這套戲仍有一定水準。首先,音樂幫了很大忙。此外,導演也將這個小故事拍得真摰樸實,沒有旁枝,能夠讓觀眾盡可能投入。除了某幾段拖得很慢的場景外,也有尚算足夠的小節去嘗試讓人感動。其實是看得出導演很刻意地去感動人。如果你看着一個人流淚,就會不問情由地替她傷心,這套戲應該會感動倒你。否則,它只屬一套處理嚴謹,和感情樸實的普通電影。

突擊死亡塔2:黑金任務
The Raid 2: Berandal


打分:61分

我沒有看過第一集《突擊死亡塔》,只知道這應該是一場打打打打的戲。打戲那幾場是可觀的,節奏感明快,花款也多,還有棒球鐵槌兩兄妹增加趣味。飾演日本黑幫的一眾演員演出也甚具戲味。不過文戲方面則略嫌太過粗淺和拖沓。真正由主角肉搏的場面沒有想像中多,對於看慣功夫片的香港人實在不算甚麼。開頭第一場廁所之戰拍得相當不錯,不過後來的泥漿肉膊戰雖有畫面但戰鬥感不強。導演安排棒球鐵槌兄妹的出現應該是想加入cult的元素,不過他們的戰鬥力停留在打嘍囉的級數,畫面處理也與經典的《標殺令》相差甚遠。結果真正的強強之戰只有最後一輪,大部份打鬥場面都是強弱懸殊。最終一戰安排由已經遍體鱗傷的主角大戰最終Boss彎刀人,說服力和實感也不夠,交手過程也未算有驚喜。如果將文戲部份縮短(反正是短處),安排主角和彎刀人多點交手,或者多點小Boss,電影或會更可觀。

微交少女
May We Chat


打分:57分

最初沒有打算看這套戲,因為海報和演員名單彷彿告訴我這是一套爛片。意外地這套戲尚算令人驚喜。主綫劇情雖然有點老土,拍攝上也太過散亂(由其是初段)和未夠深入,用微信的方法也未見很有新意(以戲名推斷,還以為是騰訊特約)。電影起首半小時混亂不堪,說了很久也未見入正題。不過內容豐富,創造的角色也特別。電影在交代三位少女在新世代以手機溝通的方式,朋友間若即若離的關係,與長輩的關係,和因不同原因性交的行為,都有充份的嘗試,儘管手法上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如果在後段將涉及黑社會的元素減低,將焦點集中在少女的心理上,效果會好一點。另外,《靚妹仔》上映時我還未出世,不知道Irene和Peter的關係,但那兩位主角在與新人的交流上也有不錯的效果。粗口運用也是值得一讚的地方。最近很多以低俗和本土為賣點的電影都愛加入很突兀的粗口,為小而小,聽完想恥笑。這套由年輕人掛帥的電影,粗口數量和時機都屬於自然流露(!)。新舊演員演出都至少合格,尤其是三女角,演回自己看上去也算自然。整套戲在結構和探討力度上有明顯缺點,雖談不上是一套好戲,但劇本內容尚算豐富,處理手法自然,期望低之下有點驚喜。

竊聽風雲3
Overheard 3


打分:58分

近來多套港產話題之作都偏向令人失望,這套也不例外。其實電影的題材是新鮮的,涉及丁權和丁屋大廈。角色也是三集竊聽之中最多的,每組人也有各自的盤算,父女又不和,兄弟又不和,老闆和下屬不和,村民間也不和,甚至有勾二嫂戴綠帽等情節,簡直可以拍一套史詩式30集無綫長劇,絕對劇力萬鈞。問題就在這裡了。由於元素過多,導演可謂無力駕馭,整套戲連虎頭蛇尾也談不上,根本是由頭開始都十分鬆散。相信不少觀眾都花了很長時間才了解不同人物之間的關係。另一個問題是,電影兩個大主題,竊聽和丁權並沒有好好的利用。雖然今次的竊聽器材大躍進,不過除了最尾收網之外,可觀性低,無助推進劇情。古天樂對於竊聽回來的資訊只是「noted」,劉青雲更不知竊甚麼聽(除了最後一幕)。丁權也只屬引旨形式,之後也是角式間的勾心鬥角,令電影主題雖多,拍起上來反而略嫌平面。最尾的落雨收柴,正當觀眾期待怎樣收科,究竟四大地產商有沒有更多行動時,就草草收場,玩劈友和碰碰車,然後冚包散去。特別是碰碰車,《掃毒》有,《風暴》有,我們還要看多幾多次?

不過,丁權這題材算新鮮,角色表現也算水準以上。個別場面也有趣味,整體拍攝認真,為電影挽回一些分數。

逆權大狀
The Attorney


打分:78分

這套電影改篇自韓國全斗煥政府時代的民主抗爭故事。以前總統盧武鉉為藍本的主角宋宇碩一開頭只是一名以金錢掛帥的律師。在政府高壓政策下,一批疑似反動學生被無理屈打成招,當中包括恩人的兒子。宋宇碩便搖身一變成為維權律師,為恩人兒子和韓國社會出頭。

這套戲優勝之處在於它韓版一九八四的劇本。 它取了幾乎是最容易感動人心的故事,導演只需要不出大錯,便可以炮製出一套令人滿意的作品。適逢現時香港政治環境氣壓低,傳媒和政治打壓嚴重,警權又過大,看倌很容易代入戲中所述的環境內。主角們的表現也在具有水準。大叔宋康昊飾演的宋宇碩律師表現揮灑自如,而另一個印象較深的是姓車的警官,完全表達出令人不寒而慄的感覺。

好評網上已經有太多,不過這套戲也絕不是神作。描寫宋宇碩的性格轉折太過急,甚至有感覺是整套戲分成上下兩半似的。整套戲也太著重以對白推動,在法庭上更主要以煽情的口號推進。左一句「國家是人民的」,右一句「國家安全法大還是憲法大」,加上宋宇碩律師咬牙切齒的神情,政府和法庭荒謬的表現,強烈地激發觀眾的腎上腺素。然而,踏出戲院,亢奮消失之後,整套戲略嫌平面的觀感便浮現。始終,看過幾套泡菜片都發覺他們十分喜愛將所有意念外露,雖拳拳到肉但缺乏陰柔之力,令電影稍欠層次感。片中對於學生運動的始末,以致於全斗煥政府的取態,完全沒有描述。可能導演只甘於拍一套雞蛋高牆式的抗爭故事,賺人熱淚便足夠了。但拍這類題材,觀眾自然希望看到更多。

另一點想提一提的是宋宇碩律師由貪錢變維權律師的過程。我覺得十分可惜的是,他轉變性格的原因仍然是因為「自己朋友個仔俾人打」這種小道理。就正如反對香港電視沒有牌照,並不是因為政府霸皇硬上弓和違反程序公義,而是因為劉玉翠式「政府連電視都唔俾我呢啲師奶仔睇?」和「要搞到三百幾個熱血創作人冇得撈?」。是我想入非非吧。

這是一套意義太於電影本身的作品。戲中的事件雖然發生在80年代的南韓,但卻越來越像今時今日的香港。電影末段,釜山市百多位律師入面有99位肯出來為宋宇碩辯護,但香港呢?權貴們只懂賺錢出賣港人。

Z風暴
Z Storm


打分:52分

坊間戲謔《Z風暴》是「廉政行動2014電視電影版」真沒有錯的。整套戲在主要故事上,的確是沒有太大問題的,最大問題是沒有戲味,無時無刻提醒我在看電視和ICAC廣告雜誌。劇情跟一般反貪劇一樣,拍攝起上來編排也尚算「緊張」,每隔幾分鐘都有些新發展。不過這些發展基本上都在觀眾的意料之中,了無新意。甚至,導演刻意緊緊跟貼邪不能勝正的主旋律(戲中不知出現了多少次「核心價值」,「哪裡有罪案哪裡就有ICAC」...),王敏德最後也是栽在陳靜這些黃腳雞劇情手上,十分附合國情。最後尾的飛車和槍戰,也微膠過微交少女。演員方面,主角以古天樂比較好,其他只能算一般。最大最大的問題是拍攝手法。本人看戲少,但對於那不知是電視式或懷舊的拍攝方法,感到啼笑皆笑,比錢國偉或邵氏更電視劇。另一方面,是它極其線性舖陳。導演還怕你不明白劇情,每天之後還要加入「X日後」,有點畫蛇添足。幸而,電影入面描述的一些政治事件,為電影加入一點趣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