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黃泥涌水塘→渣甸山→畢拿山→大風坳→大潭水塘→引水道→大潭道→土地灣→龍脊→哥連臣角
距離:約22公里
時間:約5.75小時 (含全程休息約一小時)
難度:3/5
景觀:2.5/5
第五段:黃泥涌水塘至大風坳
乘巴士到油站下車,沿馬路往上山方向行一段便到達黃泥涌水塘。黃泥涌水塘除了有鴨仔船可以玩之外,也是看金馬倫山和港島南區(例如黃竹坑)的好地方,遠方的海洋公園清晰可辨。繼續上山,過了陽明山莊,便到了港島徑的入口。開頭一段路不斷登山,及至開揚處,回頭可見陽明山莊,港島東區也盡收眼底。沿著風光明媚的登山路,半個鐘頭之內應該可以到達433米的渣甸山。渣甸山英文名叫Jardine's Lookout,當然要在這裡望一望。基本上整個港島東區和九龍東都可以看見了。繼續向東行,往畢拿山進發。此時應該已經可以看到第六段會到達的大潭水塘了。
黃泥涌水塘出發 |
金馬倫山和南朗山。最後的是南丫島。 |
渣甸山頂的維港景 |
畢拿山下面有一個已荒廢的石礦場,跟對面山的安達臣道石礦場很相似。整座山劈開了一半似的,在石礦場側邊經過,有一點荒涼的感覺。當然這只是錯覺,當天在酷熱天氣警告下,其實是汗流浹背的。由石礦場上畢拿山,是坡度不低的登山路,慢慢走也要太約半小時才到。在畢拿山看大潭水塘又近了一點,不過看港島的景色又側了一點。然後,離開畢拿山,由俗稱「天梯」的數百級石梯下山,到達大風坳。
畢拿山石礦場 |
畢拿山 |
大潭水塘和大潭灣 |
遠眺九龍東 |
第六段:大風坳至大潭道
第六段完全是老少咸宜的路段,全程向下走。不過要到達第六段的起點,先要由鰂魚涌或康山經柏架山道往山上走至300米高左右,需時大概45分鐘才能到達大風坳。這一段入場費未必是每個人願意付出的。
由大風坳開始是一段舒適的下山馬路,而且有樹蔭,十分涼快,剛好為剛才上畢拿山的苦路緩衝一下。這裡也有告示牌,說明這裡叫「冷氣走廊」,果然名不虛傳。不久便到達大潭水塘和水壩。這一段路可以稍為放慢步伐,享受一下寧靜的湖光山色。在某一個水域裡還有大龜和鯉魚。如果愛遊水塘的可以繞著水塘走一圈,不過當天的目的是石澳,歎一下便繼續路程了。離開了水塘,進入山路,便開始是次旅程的地獄路線。地獄是指悶,不是指難度。因為接下來的路段幾乎是沒有景色的平路。就這樣便到達大潭道。
整個第六段大約需時一小時,視乎在水塘邊停留的時間。難度為1星。
第七段:大潭道至土地灣
第七段也是地獄路線,全場7.5公里景色近乎沒有變化,除了後半可以看到紅山半島之外。也沒有人會專誠來走第七段,多數都是從四方八面走到大潭道,然後接着走下去的。
第七段入口已經是一條引水道。遠足徑就在引水道旁道,兩邊都是樹林,基本上沒有景色。而偶然見到山泥傾瀉在引水道內,是旅途唯一的點綴。走了大概一半,開始看到紅山半島和海邊,不過僅此而矣。沿着平路畢直走到土地灣附近,才有一段石溪。然後沿長命樓梯上到石澳道,開始最後一段路程。
大潭灣 |
沒有盡頭的引水道 |
土地灣 |
第八段:土地灣至哥連臣角
第八段的終點是在大浪灣海灘,不過由於大浪灣在假日都十分多人,公共交通只有班次疏落的小巴和巴士。所以,這次旅途由哥連臣角離開主徑,行至柴灣站。哥連臣角離大浪灣的終點有2公里左右。
第八段由土地灣開始上升,由於樹少,景觀開揚,能盡覽剛才第七段看不到的紅山半島和大潭灣。再上一會,見到告示牌指示向右往龍脊方向。行多幾分鐘,便到達觀景台。在這裡能遠眺整個石澳,景色絕對一流。在這裡也看到有人用自拍神棍影相=_=||。左折沿龍脊繼續向北上山。整段路的右邊都能看到石澳,鄉村俱落部的高球場,赤柱和大浪灣等,以及那些外島。坡度不大,不多時便到達284米的打爛呈頂山。
遠眺石澳 |
石澳鄉村俱樂部 |
打爛埕頂山 |
終點大浪灣 |
離開打爛呈頂山不久便左折下山,開始進入林路。林路迂迴曲折也沒有甚麼景色。衝衝走過林路,到達石屎路,再由左手邊的出口離開主徑。出口在哥連臣角墓園,有些人怕,我則沒有甚麼所謂。穿越墓園再走十分鐘左右便能到達柴灣站了。
這個第八段大約需時一個半小時,由土地灣走到哥連臣角墓園。如果要完整完成第八段可能要1.75小時至兩個小時,難度為2星。當然,單走第八段很容易,但如果已連走了幾段,走第八段時還是會有點吃力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