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年紀輕輕時,曾經很喜歡吃自助餐。無他,款式多甚麼也有得吃,而且都是去酒店吃,感覺好像很高級似的。隨着年紀漸長,明白自助餐的食物只是多而不精,平價自助餐的食物質素其實比某些酒樓更差。三百多元的價錢,給你任吃,自然會將貨就價。如果拿同樣的價錢去吃專食某類菜式的食肆,味道會好得多。
電影也是同一道理。當電影主題越多,就會越難處理。導演稍一不慎,處理失當,便會令電影失焦,支離破碎。
最近的一套話題之作《LUCY:超能煞姬》,其中一個毛病就是這種。
其實這套戲在坊間的口碑並不差,更有人用「神作」稱呼之。電影一開頭便用猿人Lucy做引旨,展露揭示人類進化的野心,堪比史詩式的《2001:太空漫遊》。其後在酒店外的一場擾攘戲,也用了動物紀錄片作背景,層次感十足(剪接得...就)。另一方面,又有來自韓國的國寶級演員崔岷植演活國際拆家,cult味十足。後來講述主角Lucy因受了那些化學品的催化,腦部能力三級跳,由開發10%漸漸提升至使用率100%,層層遞進引人入勝。之後又請來老派演員摩根費曼情深款款地講生物傳承的意義,又說說腦部的進化,哲理和科學性十足,當然少不了紀錄片襯托。後來也說Lucy漸漸失去人性(其實除了Lucy變得較為木口木面之外,與一般生物在生存和傳承方面有甚麼哲理變化和關係呢?)
到了電影後半,更變了警匪槍戰和飛車,為的是取回那幾包化學品。(即管當這種化學品不能再造過!)Lucy除了跳過知識的累積步驟便能自動獲得知識(但是輸入資料還是要靠進化了的快槍手?)之外,更開始能反地心吸力,隔空取物,無所不能。不過,即便如此,還是要請教說話慢吞吞的摩根費曼教授。到最後,Lucy一語中的揭破人類知識只是根據人類的世界觀建構,一網將唯心主義和經驗主義囊括在內,更點破關鍵是時間!不論哲學迷和相對論迷都有飛機打!(似乎在相對論裡的時間也是可變的,不變的是能量守恆和光速等。甚麼超弦理論我就不懂了。)最後更上演一幕如生命樹的回到過去,是真身還是意識回,電影裡沒有解釋。總之最後是看到了猿人Lucy了,首尾呼應!(雖然明明談的是進化和傳承,卻以時光倒流來呼應。)到最後,Lucy更變了一隻USB手指!「I am everywhere!」一句絕對是畫龍點睛,掌握了時間,掌握了所有,神作呀!要記住這套戲只有90分鐘,導演果然掌握了時間,九十分鐘說了九百分鐘都說不完的故事!
上面兩段,其實不是想說這套《LUCY:超能煞姬》有多爛,口味有多低劣。畢竟要彈它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而娛樂性方面其實它也算還可以。我想說的是這樣包羅萬有的電影,懂看的只會失笑。它的劇情和主題失控到連導演也懶得去理順,而偏偏很多人卻因為它的眾多主題而讚它「包含豐富的哲理」、「科學性十足」、「很有反思的空間」,甚至費神去思考當中的「道理」,讚美導演的深度,稱讚這是一套神作。
這樣的反思空間,其實跟看圖作文是完全沒有分別的。以「檸檬茶」為題,你可以作一篇千字文,極具「反思空間」。A君可以說檸檬茶以甜蓋酸,借喻派糖的麻痺政治;B君可以寫成等一個人檸茶,篤得越深越有味度。但退一萬步說,「檸檬茶」三個字不是一篇好文章,並無帶出任何內容。
看戲不是吃自助餐。不是說菜色多一定不好,但價錢會貴。電影也一樣,能糅合眾多主題而不落俗套,是極高難度的動作。另外,看戲是要整體去看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