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有電影情節)
米芝蓮摘星奇緣
The Hundred-Foot Journey
打分:71分
短短時間內,繼《滋味旅程》後,又出現另一套講美食的電影。這套戲主要講述一個來自印度的廚師世家,特別是其中一位叫哈山的兒子,如何在法國扎根和力爭上游的故事。
雖然同樣以溫清和氣氛作為賣點,不過《滋味旅程》以父子情配合社交媒體,混和得相當妙。這一套則以兩段愛情為主導,老的一對不打不相識,幼的一對由愛生怨,又由怨生愛。兩條主線各有瞄頭,尤以老的一條線描寫得較佳,兩位老演員合作得甚有火花,演出生鬼。(雖然飾演年輕女廚師的Charlotte Le Bon頗為吸睛)愛情線拍得不錯,溫情場面處理一流,氣氛處理得很好。也拜法國小鎮的景色所賜,畫面相當漂亮,印度和法國文化的碰撞也相當有趣。
然而,整套戲實在缺了一點靈魂。它未能將食物的魂、廚師的執著、法國餐廳女主人的固執和哈山的思鄉等等元素混和在一起,焦點有點散。其實我也喜歡這套戲,但很明顯,它與《滋味旅程》在處理上高下立見。雖然被導演帶著不太覺,但印度屋餐廳在電影的後三份二是否不再做生意呢?
恐怖在線
恐怖在線
Twillight Online
打分:64分
這套靈異戲分兩條主線,分別是借用了屯門公路巴士失事掉落到汀九村的故事,引伸至有關的校園靈探事件;以及在友愛邨有女鬼跳樓的事件。兩件事在開始時看起來沒有關係,亦因為以倒敘方式講述兩件看似不相連的事件,基於剪接手法差,以及分不清個別𡃁模女角(我認得Kabby已經很厲害),令觀眾猶如墮進五里霧中。不過在選擇上,我其實幾喜歡這種倒敘再重播的方法,很有破案的感覺。
到後來,主角和不同故事逐漸連結在一起,故事的張力開始出現。由扮鬼推進至破案,再談及師生戀的部份,在有限的九十分鐘之下,故事進行得尚算立體,綫索一環接一環。而張兆輝的演出也恰到好處,帶領觀眾逐步解迷。
另外,作為一套非傳統靈異電影,它花了不少橋段去嘗試以科學角度來破除靈異迷信,但同時間沒有否認有鬼。雖然並沒有特別的新觀點,但是這種模稜兩可的處理也頗新鮮的,也貫徹張兆輝在戲中的角色性格,和懸疑的氣氛。
總括而言,即管有不少瑕疵,例如片頭的剪接舖排失誤,友愛邨那條線草草收場,和最後的扭橋,讓電影有點模糊失焦;這仍是一套故事完整,懸疑氣氛做得不錯,感受倒製片人心血的電影,觀影過程是享受的。
被消失的影像
到後來,主角和不同故事逐漸連結在一起,故事的張力開始出現。由扮鬼推進至破案,再談及師生戀的部份,在有限的九十分鐘之下,故事進行得尚算立體,綫索一環接一環。而張兆輝的演出也恰到好處,帶領觀眾逐步解迷。
另外,作為一套非傳統靈異電影,它花了不少橋段去嘗試以科學角度來破除靈異迷信,但同時間沒有否認有鬼。雖然並沒有特別的新觀點,但是這種模稜兩可的處理也頗新鮮的,也貫徹張兆輝在戲中的角色性格,和懸疑的氣氛。
總括而言,即管有不少瑕疵,例如片頭的剪接舖排失誤,友愛邨那條線草草收場,和最後的扭橋,讓電影有點模糊失焦;這仍是一套故事完整,懸疑氣氛做得不錯,感受倒製片人心血的電影,觀影過程是享受的。
被消失的影像
The Missing Picture
打分:60分
這套電影真的不懂給分數,因為它是一套類紀錄片。導演小時候曾在紅色高棉時代生活過。他結合了少量那個時候仍遺留下來的影片,上萬個由泥雕成的公仔和模型,以及旁述以帶陰沉而單調的聲線細訴當時的情況,為那段「空白的歷史」,補上了一套「消失的片段」。
以電影手法看,它其實就相當之粗糙。不過看點主要放在泥公仔和當年的事件上。柬埔寨在1975-1979年紅色高棉的統治下,每個百姓都沒有個人財產。既然沒有當年的完整影片,導演索性用泥公仔取代之,組成一幕幕百姓被勞役的場面。泥公仔和背景的製作得雖然說不得精緻,但那種原始的風味,或更能真實代表柬埔寨的農業和樸實。
另一方面就是導演小時候的經歷。其實有點像無數納粹德國時期猶太人的日記一樣,甚至沒有那麼慘,然後再加入一點反問和控訴赤柬的內容。冷血點說,特別的觀點就真的沒有甚麼,看慘不及猶太人,最多和北韓人平排,論荒謬,它還不是師承偉大祖國的文化大革命和大躍進等?旁述帶著死老豆的聲線,個人感觀強烈,也未能注入太有特色的元素,聽起來有點似發牢騷。
這是一套值得一看的紀錄電影,特別是泥公仔和模型真的很特別,單獨開一個展覽應該會有很多人看。有些特色鏡頭和佈景也頗具心思。
轟天猛將3
以電影手法看,它其實就相當之粗糙。不過看點主要放在泥公仔和當年的事件上。柬埔寨在1975-1979年紅色高棉的統治下,每個百姓都沒有個人財產。既然沒有當年的完整影片,導演索性用泥公仔取代之,組成一幕幕百姓被勞役的場面。泥公仔和背景的製作得雖然說不得精緻,但那種原始的風味,或更能真實代表柬埔寨的農業和樸實。
另一方面就是導演小時候的經歷。其實有點像無數納粹德國時期猶太人的日記一樣,甚至沒有那麼慘,然後再加入一點反問和控訴赤柬的內容。冷血點說,特別的觀點就真的沒有甚麼,看慘不及猶太人,最多和北韓人平排,論荒謬,它還不是師承偉大祖國的文化大革命和大躍進等?旁述帶著死老豆的聲線,個人感觀強烈,也未能注入太有特色的元素,聽起來有點似發牢騷。
這是一套值得一看的紀錄電影,特別是泥公仔和模型真的很特別,單獨開一個展覽應該會有很多人看。有些特色鏡頭和佈景也頗具心思。
轟天猛將3
The Expendables 3
打分:57分
這套戲沒有甚麼好說的,很傳統的爆谷電影。頭和尾緊張刺激,打餐懵,主角隊員們勁過Iron Man,不過中段有一點悶。尾段的大戰也未及想像般精彩。不是不好看,但錯過這套戲也沒有甚麼大不了。
一切從音樂再開始
一切從音樂再開始
Begin Again
打分:72分
音樂電影只要音樂做得好,故事一般般,也會好看的。這套戲也屬這個類型。劇情是典型的那類,而剛好幾個月前就有一套《滋味旅程》,套路幾乎是一樣的,這套在探討上比較膚淺。而且:
沒有音樂之實,這套戲就跟一般的勵志片,aka治癒片沒有太大分別。不過,電影的故事節奏和音樂的執行上是做得相當不錯的,看起來令人很享受。都說過音樂片有種先天優勢,唔睇得都聽得。個別的畫面也很知性,例如交換iPod Library在紐約街頭閒逛等。只是整體上,它未到達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程度。故事發展也太過夢幻,就好像迪士尼片一樣,缺乏音樂人的性格和稜角。
如果我留下
- 幾乎看不到姬拉麗莉飾演的Gretta的音樂有甚麼特別之處,雖然是好聽的。
- Gretta和Dave的音樂和關係在過去五年來都相當合拍,但卻在一次巡迴演唱會之後,忽變成了走在兩條平行線上。
- Gretta的音樂也不是全然純樸風,arrangement也相當豐富。為何接受不到一首arrangement豐富些的Lost Star呢?(不要答標準答案「這首歌代表我倆的親密關係」,從Gretta試聽新碟的一幕中得知,Gretta對Dave整隻碟都不滿意的)
- 作為創作的,最重要的不是和而不同嗎?
- 在城市錄音這意念是有趣的,有更為接近live band的感覺。既然Gretta的民謠風和城市錄音也可以融合在一起,她和Dave的音樂相差有那麼遠嗎?
- 雖然在城市錄音,但有必要在地鐵站這些噪音這麼高的地方錄音嗎?又,Dan其實也有意識地過濾掉一些不必要的聲音,將小孩的打波聲變為人為的合唱聲。
- 沒有探討兩種音樂取向的信念和價值
- 音樂、歌詞和故事沒有太大連繫,除了Like a fool入面的"And you have broken every single fucking rule..."
- 同為性格音樂人,Dan的描寫算是充分,但描寫Gretta的性格和堅持相對上就非常模糊。
- 等等.....
沒有音樂之實,這套戲就跟一般的勵志片,aka治癒片沒有太大分別。不過,電影的故事節奏和音樂的執行上是做得相當不錯的,看起來令人很享受。都說過音樂片有種先天優勢,唔睇得都聽得。個別的畫面也很知性,例如交換iPod Library在紐約街頭閒逛等。只是整體上,它未到達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程度。故事發展也太過夢幻,就好像迪士尼片一樣,缺乏音樂人的性格和稜角。
如果我留下
If I Stay
打分:50分
衝著Chloë Grace Moretz (簡稱Chloe),和那條剪得相當有詩意的預告片,我就衝了入場。(認了吧,其實只是為了Chloe。)
看到靈魂出竅的橋段,還期待著四圍遊走的Mia靈魂(Chloe飾)與過去或現在或將來的角色有甚麼互動。誰不知,就只有不斷的遊走,直到最尾的一分鐘。點題的問題「我應該留下嗎?」與劇情近乎毫無關係。電影改名做「大提琴或結他」、或「愛情或理想」更為合適。而引起「我應該留下嗎?」的另一個元素是家人,特別是臨尾Mia祖父的一番話,偏偏本電影對親情的刻劃不及幼嫩的愛情綫,也沒有提及死去的爸媽和弟弟。不斷出現編排毫無心思的插敘也令此電影減分。
靈魂出竅的作用在撞車的一刻便告終了。之後便是青少年純愛電影。幸好,愛情綫拍得頗兩小無猜,雖然不真實,但畫面上呈現得不錯的。Mia拉小提琴,聽貝多芬,的確秀色可餐。她的演技嘛,有些地方太用力,但整體上是不錯的。不過顯然不是Chloe最好的發揮。
戀上春樹
打分:80分
衝著Chloë Grace Moretz (簡稱Chloe),和那條剪得相當有詩意的預告片,我就衝了入場。(認了吧,其實只是為了Chloe。)
看到靈魂出竅的橋段,還期待著四圍遊走的Mia靈魂(Chloe飾)與過去或現在或將來的角色有甚麼互動。誰不知,就只有不斷的遊走,直到最尾的一分鐘。點題的問題「我應該留下嗎?」與劇情近乎毫無關係。電影改名做「大提琴或結他」、或「愛情或理想」更為合適。而引起「我應該留下嗎?」的另一個元素是家人,特別是臨尾Mia祖父的一番話,偏偏本電影對親情的刻劃不及幼嫩的愛情綫,也沒有提及死去的爸媽和弟弟。不斷出現編排毫無心思的插敘也令此電影減分。
靈魂出竅的作用在撞車的一刻便告終了。之後便是青少年純愛電影。幸好,愛情綫拍得頗兩小無猜,雖然不真實,但畫面上呈現得不錯的。Mia拉小提琴,聽貝多芬,的確秀色可餐。她的演技嘛,有些地方太用力,但整體上是不錯的。不過顯然不是Chloe最好的發揮。
戀上春樹
Wood Job!
打分:80分
日本人拍這類平凡題材的電影真的有一手。舊年的《字裡人間》滿載溫情地描述了字典編輯這一悶出鳥來的行業,受限與題材和內容,未算十分出色。這套《戀上春樹》比《字裡人間》更進了一步,探討了更多範疇,雖仍不算很有深度,但對村中各樣事物都有充分的描寫。而拿手好戲方面,拍攝樹林的美,鄉村的純樸民情以至主角融入林業的轉變也做得很有水準。我最喜歡它講述林業和大自然間那種互依互存的關係,和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精神,雖然是老套兼迷信,但拍出來卻不落俗套,儼然變成另一種精神文明。
雖然講林業好像很悶,但實情是笑話貫穿了整套電影。它不是《等一個人咖啡》這種明講屎屎尿尿的無聊當有趣,而是配合劇情,體驗鄉土氣息的搞笑場面。最後一幕山神祭拍起來相當有氣勢,先不計一大堆人著底褲浩浩蕩蕩上山的男人浪漫,單計巨木衝入象徵陰道的禾稈草圈的一幕,既緊張刺激,又搞笑,全場觀眾都十分興奮。
雖然講林業好像很悶,但實情是笑話貫穿了整套電影。它不是《等一個人咖啡》這種明講屎屎尿尿的無聊當有趣,而是配合劇情,體驗鄉土氣息的搞笑場面。最後一幕山神祭拍起來相當有氣勢,先不計一大堆人著底褲浩浩蕩蕩上山的男人浪漫,單計巨木衝入象徵陰道的禾稈草圈的一幕,既緊張刺激,又搞笑,全場觀眾都十分興奮。
移動迷宮
The Maze Runner
打分:54分
近期有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反烏托邦小說三部曲搬上大銀幕,《移動迷宮》是最新一套。相對起《分歧者》、《飢餓遊戲》,這套第一集遠比它們遜色。
內容都是一般的大概,有一個特選的人挑戰現存的勢力平衡,這新衝擊使其他人需在突破與固步自封之間選擇。但,這個故事又比其他同類的變化要小,元素要少,較少想像空間。主角的特點不明顯,女主角的作用不明顯,對建制和背後操控者的描述也相對表面。重要問題是點題的「移動迷宮」和怪獸實在得啖笑,沒有飢餓遊戲如大逃殺般的危機四伏。所謂不斷變化的迷宮,原來只是每日開不同區域。所謂夜剎,原來人多一點就對付得了,還要只有一種怪獸,也太懶吧。整個設定都很有問題。可能小說會好看一點,但電影實在做得比較差。因為劇情關係,電影起用多位年輕演員,而他們的發揮只屬合格水平,也突顯不到主角(the chosen one)和其他人的分別。
另一處問題,就是舖下太多伏線留待續集解構,令觀眾看得滿腹疑惑。伏線當然要有,但是本身作為一集,也需要有自己完整的故事。逃出迷宮後的O咀情節也令人大呼無癮。
拍攝也是另一大問題,雖標榜有IMAX版本,但畫面受限在高牆內,沒有看頭。拍攝迷宮的變化時,角度十分單一。迷宮的設計和逃命場面也難言用了心思。最要命的是畫面太黑,主角對付夜剎和夜剎滅村的大戰,幾乎甚麼也看不到。
它基本上還是一套有刺激和有趣場面的科幻電影,不過在一眾烏托邦電影之中,它顯得十分平庸,劇情熟口熟面,後半還虎頭蛇尾,令人失望。
內容都是一般的大概,有一個特選的人挑戰現存的勢力平衡,這新衝擊使其他人需在突破與固步自封之間選擇。但,這個故事又比其他同類的變化要小,元素要少,較少想像空間。主角的特點不明顯,女主角的作用不明顯,對建制和背後操控者的描述也相對表面。重要問題是點題的「移動迷宮」和怪獸實在得啖笑,沒有飢餓遊戲如大逃殺般的危機四伏。所謂不斷變化的迷宮,原來只是每日開不同區域。所謂夜剎,原來人多一點就對付得了,還要只有一種怪獸,也太懶吧。整個設定都很有問題。可能小說會好看一點,但電影實在做得比較差。因為劇情關係,電影起用多位年輕演員,而他們的發揮只屬合格水平,也突顯不到主角(the chosen one)和其他人的分別。
另一處問題,就是舖下太多伏線留待續集解構,令觀眾看得滿腹疑惑。伏線當然要有,但是本身作為一集,也需要有自己完整的故事。逃出迷宮後的O咀情節也令人大呼無癮。
拍攝也是另一大問題,雖標榜有IMAX版本,但畫面受限在高牆內,沒有看頭。拍攝迷宮的變化時,角度十分單一。迷宮的設計和逃命場面也難言用了心思。最要命的是畫面太黑,主角對付夜剎和夜剎滅村的大戰,幾乎甚麼也看不到。
它基本上還是一套有刺激和有趣場面的科幻電影,不過在一眾烏托邦電影之中,它顯得十分平庸,劇情熟口熟面,後半還虎頭蛇尾,令人失望。
情迷月色下
Magic in the Moonlight
打分:75
除了一貫活地亞倫的「異國風情、滔滔不絕而又看似有智慧的對話」之外,這套戲將「理智與感性」拍得像魔術一般夢幻。
這其實是一個頗為簡單的故事。理性至上的魔術師Stanley(哥連費夫飾)為了揭穿通靈師Sophie(艾瑪史東飾)的詭計,一心接近她,希望能看穿她騙人的技倆。誰不知不打不相識,Sophin居然能將Stanley內心的防衛瓦解。他真誠認為Sophie的通靈事跡是真實的,一舉打破他心目中篤信多年理性至上的理念。而Sophie這時也漸漸愛上這位滿口理性批判和尖酸刻薄,但卻以魔術為生,並且內心孤單悲觀的魔術師。看似簡單的情節,但因為牽涉神秘的通靈劇情,而且舖排恰當,電影初至中段都顯得很引人入勝。及至後段Stanley考慮是否向Sophie求婚時的掙扎,都是電影的高潮位。
整套電影充滿有趣的反諷。例如:
- 電影一開始在威瑪共和國時期的德國柏林,這個近代哲學最為發達最為理性的國家開始,但主角Stanley卻扮中國人表現魔術。隨後的故事卻在世仇法國南部發生。
- Stanley表現魔術,但卻是最具名氣拆穿幻術的專家。
- 正當Stanley心靈最脆弱,甚至想祈禱時,他就如有神助地相通了。
P.S. 艾瑪史東還是新蜘蛛俠裡靚得多。
男人唔可以窮
Golden Brother
打分:40
這是繼《那夜凌晨...紅van》之後另一套搬上大銀幕的高登文學作品。我未閱讀過原著,但就電影所載內容來看,雖然包羅萬有,但大多點到即止,沒有太多創新和啟發性。拍攝方向方面,除了一開始採用輕鬆搞笑路線,效果還算不錯之外,電影後三份之二走向偏黑暗和認真,與前三份之一格格不入。而且,導演以流水帳式拍攝,比重失衡而且模糊失焦,教人印象模糊。
點題的主旨「男人唔可以窮」,想說男人要有腰骨有膊頭,不能諉過於人。不過,這方面沒有著力勾劃,只有臨尾的兩句。先不計薛可正(黃宗澤飾)能否在幾個月內變成倫敦金大廚,是否真的有張以娜(鄧麗欣飾)這麼好的女仔呢?他和張以娜其實是甚麼關係呢?對安兒(趙榮飾)的感情是由愛生憐還是怎樣呢?而其實薛可正自從發圍後,對家人和安兒都相當有責任感吧。對不起,寫得很亂,但因為感情線真的寫得很平淡,劇情記不起來...
反而親情線是算是做得出色。廖啟智和的士陳的確產生倒火花。電影描寫家庭爭執,和上一輩人的「我食鹽多過你食米」思想,拍得有戲味。這當然有賴廖啟智十分出色的表現。其他演員方面,黃宗澤和趙榮不過不失,鄧麗欣可能因為導演問題,表情與劇情不符。有驚喜的是的士陳,發脾氣顯得很有火。
叛諜裁判
打分:60
救參專家里安納遜不斷救參,繼《救參96小時》,《救參192小時》之後,還有即將上映的《救參288小時》。我們以為單人匹馬計,里安納遜應該是地上最強吧。非也,丹素華盛頓飾演的McCall單人匹馬可以剷除一整隊俄國黑幫,令蘇聯KGB特務也汗顏。他後來更隻身飛到俄羅斯清剿了黑幫的大本營。為的,只是去救由Chloe Grace Moretz飾演。一個萍水相逢的小雛妓。丹素華盛頓更利害之處,是他會利用每個地點的不同物件擺設去殺人,既暴力又有型。
這其實是一套B級Cult片,劇情方面就不用深究,屬不過不失的典型B級格局。頭半小時入戲較慢,不過之後的九十分鐘少了無謂的鏡頭和對白,基本上能維持緊張和懸疑的氣份。鏡頭就過份刻意了,一開頭過份渲染McCall的陰沉,每一個每聊動作也大特寫(講老人與海和摺茶包實在令人叫救命)。不過,隨著劇場發展,暴力美學便中和了過份刻意描寫的突兀,拍得也算有美感的。只不過,在大戰最後一幕,McCall在灑水器下滿臉水珠的Close Up,還是令人覺得「使唔使呀?」。
總括而言,這是一套賣弄丹素華盛頓,令其顯得很有型的暴力Cult片。整體還算不錯的,但合不合用,就用個人口味了。
唐伯虎衝上雲霄
打分:57
王晶和杜文澤,先天上牌面並不吸引,但這套低俗笑片又比預期之中好。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人人耳熟能詳,本片則加入一點時空穿梭的元素,活化這個故事,而且拍得很放和流暢。真正創新性的笑點就沒有,但起碼做得自然流暢,有一定水準。純笑一餐絕對合格。
她消失以後
打分:45
這套戲,可能我不懂欣賞,也可能因為我未看《離開他以後》,整整90分鐘裏也好像被蒙在鼓裡。氣氛和劇情都太撲朔迷離,有點陰沉和有點悶,甚至令我睡了片刻。因為只能由男主角那方了解事件。整套戲我們只能感受男主角的努力和無奈,對於女主角的反復和冷淡很大程度上不明所以。即使到很後期,我們知道男女主角們經歷了喪子之痛,但仍難以明白當中的情感。
這就是藝術?或許在看完《離開他以後》會有點啟示,可以重新審視這套戲吧。
點題的主旨「男人唔可以窮」,想說男人要有腰骨有膊頭,不能諉過於人。不過,這方面沒有著力勾劃,只有臨尾的兩句。先不計薛可正(黃宗澤飾)能否在幾個月內變成倫敦金大廚,是否真的有張以娜(鄧麗欣飾)這麼好的女仔呢?他和張以娜其實是甚麼關係呢?對安兒(趙榮飾)的感情是由愛生憐還是怎樣呢?而其實薛可正自從發圍後,對家人和安兒都相當有責任感吧。對不起,寫得很亂,但因為感情線真的寫得很平淡,劇情記不起來...
反而親情線是算是做得出色。廖啟智和的士陳的確產生倒火花。電影描寫家庭爭執,和上一輩人的「我食鹽多過你食米」思想,拍得有戲味。這當然有賴廖啟智十分出色的表現。其他演員方面,黃宗澤和趙榮不過不失,鄧麗欣可能因為導演問題,表情與劇情不符。有驚喜的是的士陳,發脾氣顯得很有火。
叛諜裁判
The Equalizer
打分:60
救參專家里安納遜不斷救參,繼《救參96小時》,《救參192小時》之後,還有即將上映的《救參288小時》。我們以為單人匹馬計,里安納遜應該是地上最強吧。非也,丹素華盛頓飾演的McCall單人匹馬可以剷除一整隊俄國黑幫,令蘇聯KGB特務也汗顏。他後來更隻身飛到俄羅斯清剿了黑幫的大本營。為的,只是去救由Chloe Grace Moretz飾演。一個萍水相逢的小雛妓。丹素華盛頓更利害之處,是他會利用每個地點的不同物件擺設去殺人,既暴力又有型。
這其實是一套B級Cult片,劇情方面就不用深究,屬不過不失的典型B級格局。頭半小時入戲較慢,不過之後的九十分鐘少了無謂的鏡頭和對白,基本上能維持緊張和懸疑的氣份。鏡頭就過份刻意了,一開頭過份渲染McCall的陰沉,每一個每聊動作也大特寫(講老人與海和摺茶包實在令人叫救命)。不過,隨著劇場發展,暴力美學便中和了過份刻意描寫的突兀,拍得也算有美感的。只不過,在大戰最後一幕,McCall在灑水器下滿臉水珠的Close Up,還是令人覺得「使唔使呀?」。
總括而言,這是一套賣弄丹素華盛頓,令其顯得很有型的暴力Cult片。整體還算不錯的,但合不合用,就用個人口味了。
唐伯虎衝上雲霄
Flirting in the Air
打分:57
王晶和杜文澤,先天上牌面並不吸引,但這套低俗笑片又比預期之中好。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人人耳熟能詳,本片則加入一點時空穿梭的元素,活化這個故事,而且拍得很放和流暢。真正創新性的笑點就沒有,但起碼做得自然流暢,有一定水準。純笑一餐絕對合格。
她消失以後
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 Him
打分:45
這套戲,可能我不懂欣賞,也可能因為我未看《離開他以後》,整整90分鐘裏也好像被蒙在鼓裡。氣氛和劇情都太撲朔迷離,有點陰沉和有點悶,甚至令我睡了片刻。因為只能由男主角那方了解事件。整套戲我們只能感受男主角的努力和無奈,對於女主角的反復和冷淡很大程度上不明所以。即使到很後期,我們知道男女主角們經歷了喪子之痛,但仍難以明白當中的情感。
這就是藝術?或許在看完《離開他以後》會有點啟示,可以重新審視這套戲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