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4日星期日

2014年11月電影記錄

整個十一月看了十一套戲,當中萬眾期待的《星際啟示錄》我更看了兩次。《星際啟示錄》以廣闊的維度講述真摯的故事,相當扣人心弦。令人驚喜的是《白雪公主殺人事件》,雖然以推理故事而言,劇情並不特別,但拍攝手法引人入勝。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點對點》,以一種較離地的角度拍攝出在地的香港,電影本身不算上乘,但很有其特別之處,推薦。



戰逆豪情
The Golden Era


打分:77分

單看戲名或宣傳,或許會有一個錯覺,以為這套戲是如《雷霆救兵》般的史詩式戰爭電影。想不到,這套戲的重點除了放在坦克戰之外,文戲也佔到了一半的份量。

故事描述由戰頭Wardaddy(畢彼特飾演)帶領的一個坦克四人組,由於一位成員的陣亡,接收了一個毫無戰爭經驗的小伙仔Norman頂替那位死去的成員。由於Norman毫無上陣經驗,初期表現錯漏百出,而且被戰爭殘酷的場面嚇得像小女孩一樣。後來,因為心儀的一位漂亮德國小姐被德軍襲擊死後,他一夜長大,更在接着的一場坦克會戰和九死一生保衛戰中經歷生死。

故事格局比預期中稍小,最具規模的戰爭已經是四架美國坦克對一架德國坦克的坦克會戰,以及最後一場由約300個黨衛軍圍攻主角們一架已不能行動的坦克。兩場戰役都拍得相當有實感,雖然某些地方還是留意倒有不合理之處,但已經算是將會戰拍得相當緊湊,並沒有太多花巧的電腦特技。我也喜歡這套戲沒有刻意的煽情場面,例如畢彼特死去的那一幕也只持續了短時間,沒有硬拖長和弦樂四重奏。由於這套戲以坦克為重點,而坦克數量又不算很多,整體場面雖緊張但略嫌不夠大規模。

文戲佔比頗大,主要交代Norman的心路歷程。當中尤以美軍剛攻陷一個小鎮,在鎮內小屋入面的劇情佔時為最突出。其實那場戲拍得很有戲味,不過比例卻是不合比例地長,顯得格格不入。其他文戲,時間也花得相當多,而且描寫尚算細緻,但總略感到拍得不夠到肉。可能因為要拍出軍人的感覺,就是要捨棄不必要的情感,所以電影拍得有點抽離。然而,這樣的處理方法,對於描寫Norman的心理變化仍不夠說服力。

整體而言,這是一套相當平均而且精彩的電影,當中坦克會戰一場戲最有睇頭。然而,整體規模和格局較小,文戲描寫過於細緻和微觀,佔時也偏長, 以及故事發展太過簡單,限制了這套戲的可觀性。

山本五十六
Isoroku


打分:74分

後來在網上翻查才知道,這是2011年已經在日本上畫的電影。它可與今年較早的《永遠的0》互相比較,兩者有相似的地方。這套戲講述大日本帝國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在1930年代後期,帶領海軍堅拒與納綷德國和意大利組成三國同盟。山本持有較為親美和反對開戰的立場,並深知美國的懾人工業實力,日本沒有可能在持久戰中取勝。後來,陸軍出身的東條英機出任首相,下令發動太平洋戰爭。雖然日軍在珍珠港一戰中獲得大勝,外間奉山本為戰神,但山本的每一步部署都是為了盡早結速戰事,迫令美國議和而作出的。他利用在軍中的威望,盡量去實現速戰速決,而不是擴大佔領區的計劃。可惜,在珍珠港戰役和中途島一役中,由於人為失誤,日本遂陷入苦戰。山本一個人的力量做不到甚麼,更在前往檢閱行動途中陣亡。

這套戲從山本自己,平民和東京日報等角度出發,跟《永遠的0》一樣,描述的重點並不是戰事,而是主角本人。而導演在取材上,略顯不周全,導致故事的流程有點零亂。其他主角,例如南雲忠一和海軍省的大臣,都好像過客一樣。對第一主角山本五十六的描寫來得仔細,尤其是在反對造成死傷和仁厚性格的描寫上。不過,對於他的機智、謀略和如何頂著來自輿論,美國強大軍力,和內閣的意見,則描寫得有點蒼白。當中只以寥寥數場爭吵,或者捉棋食飯來交代。如果對於這段歷史沒有些少的認識,例如不知道中途島戰役其實是日本大敗的話,會看得有點糊塗。

如果刻服了對戰爭操作方面描述的不足,和較為單方面的敘述角度,它在故事性和感性的描寫仍然相當到家。你可以看到一個有宏觀視野的人,在歷史洪流下,是如何微不足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明知中國不易勝,德國不可信,美國不好惹,卻因為政治原因而要打住先,希望在日後議和,即使自己也不信日本可以戰勝。而以東京日報為首的國內勢力則如何地狂熱,輿論能如何改變國的的命運。未知道現在身在高位的諸如張炳良,曾俊華和胡紅玉等人,是怎樣頂六八九呢?


點對點
Dot 2 Dot


打分:64分

這套戲利用雪聰(陳豪飾)和小雪老師(蒙亭宜飾)你來我往設計和完成的連線遊戲,帶觀眾遊遍香港一些具歷史意義的地方。兩人都不是完完全全的香港人。雪聰十一歲左右便移民加拿大,八年前才回港,有感這個地方巨大的變遷,在不同地鐵站畫下一些點點。他對張雪芹飾的港女完全提不起興趣。小雪老師是吉林人,來港教普通話,本身不太喜歡和適應香港,未能融入港人的生活。然而,透過連線遊戲,引起了她對香港的本土歷史和景物產生興趣。兩個如此離地的角色因為互動的連線遊戲,將兩個人連在一起。

整套電影都拍得很夢幻,清新而脫俗,雖然很不現實,卻拍得好看。當中流露出來的香港情懷,由兩個不是太香港的香港人守護著,份外覺得可愛。加入適量的笑話,拿捏得相當精準。導演也精選了一些舊時代的圖片,例如舊畫冊和舊大丸等,也為電影加了分。然而,劇情相對薄弱,在剪接,劇情交代和某些處理上,看得出導演力有不逮,劇情有點凌亂。整體而言,這套戲水準合格有餘,畫面和風格處理有特色,自然而融合的香港氣息處理適當,整體清雅脫俗,很值得一看。

一個人的武林
Kung Fu Jungle


打分:69分

打戲還是香港人拍得好看。《殺神John Wick》只懂靠姿勢,實際卻不多。這套戲連場打鬥清脆利落,而加入的查案情節的份量剛剛好,成功地沒有令電影變得複雜,同時增加了電影的趣味。甄子丹的演技繼續處於業餘水平,然而因為不用發揮太多,效果仍可以,甚至傻頭傻腦帶點戇直,也配合他戲中的性格。尤其在大澳和葵涌兩場大戰,打得拳拳到肉,非常精彩。片中另外一處有趣的地方是,雖然故事很有古代武俠片的風味,但電影其實是發生在現代化的香港。電影也有提及昔日的武俠大師,現已歸於平淡,比普通人還要普通。這種時不與我的感覺其實頗有趣的。戲中還有槍械和武功的比較,也很諷刺。可惜,導演未能好好發揮這個可堪玩味的元素。

渴罪
The World of Kanako


打分:60分

出自《告白》的導演, 這套戲跟《告白》的風格很類似。它以比《告白》更cult更輕狂的方式去描寫圍繞著加奈子和他父親的的各種慾望和暴力。畫面風格獨特,大量用上暗但艷色系的顏色來構成畫面,而過場就似電子遊戲和《標殺令》等輕快節奏,是一套獨特的cult片。主角役所廣司亦帶領了整套戲,他的躁狂演出令電影生色不少(雖然去到後段無以為繼,獨力難支)。飾演女主角加奈子的小松菜奈雖然戲份不多,但演出甚為討喜,也遠比海報的相片美麗。

雖然有著《告白》的風格,但在表現上則遠不及《告白》的張力,故事也缺乏同樣的縱深。首先,暴力場面太過漫畫化,到後期亦過濫,令人感到重複和飽和。故事的思想,即每個人都有缺失,每個人都有他的渴望和畸戀,才會導致他們陷入萬劫不復的位置。然而,就像電影海報一樣,太多人物,每個人物也只略為提及,彼此的連繫薄弱,導致電影後半的推進力無以為繼。撇除特別的藝術風格,這套戲就像妻夫木聰的角式一樣,狂得來沒有太大的意思。

落格風暴
The Drop


打分:51分

這套雖然屬黑幫電影,但是文戲佔大部份。雖然電影不是沒有長處,但為了營造最後部份「主腦」揭盅的震憾(其實又不算太過震憾),前面劇情舖排得太過拖拉,有太過多無關痛癢的鏡頭和枝節。基本上電影頭三份二都相當悶,拖得很慢很散。片頭的黑幫「落格」情節和警察的作用也相當有限,只是屬於打醬油的角色。電影總體散發著濃濃的美國小鎮B級片氣味。

星際啟示錄
Interstellar


打分:87分

這套萬眾期待的電影果然沒有令我失望。雖然剪接和部份導演手法偶有沙石和熟口熟面,但格局之廣闊令人深深震憾,是一套讓人感到餘音䙚䙚的電影。

作為科幻題材電影的愛好者,在看戲之前聽到無數有關電影「看不明」的意見,我也曾懷疑自己會不會看不明這套戲。其實,Nolan沒有沉醉地將科學部份寫得太高深,也沒有刻意地建構如《潛行空間》過於堆砌的世界觀。回歸簡單和自然,他只是引用相對論、用蟲洞穿梭時空、時間可變的概念而創作,並無牽涉嚴謹的科學理論。小弟在小學時閱讀的時間簡史簡單版上的內容,已足夠令我理解這部戲。

橫跨廣闊無垠的太空,相對的時間維度,於第五維度在時間空間裡穿梭,以及前兩者與父女情的緊緊相扣,是本電影最可觀,也是最偉大之處。Nolan將渺小的人和極大尺度的空間時間結合得非常之好,於大格局能看小節。對於愛情的描述,並且將父女之愛和男女的愛,化身成可比重力,能跨越星際(Interstellar)的超距作用,雖然只有短短數段,已經令人相當感動。果然是大師級的表現。

雖然有人批評電影撇除了偽科學之外,只是一套普通溫情片,甚至有鬼片格局。這套戲也缺了Nolan一貫的暗黑面和社會理論。然而,Nolan在利用太空和時間等方面的技巧是這套戲最值得欣賞之處,看完後會有一股暖氣湧上心頭,震憾人心。同樣的題材,落在其他人手上,也許便會拍得平平無奇。其他枝節問題,不是察覺不到(所以不打90分),但在下就不理太多了,只管享受在這個美妙的電影時空裡。

白雪公主殺人事件
The Snow White Murder Case


打分:78分

本月中有一套打著《告白》旗號宣傳的電影──《渴罪》由《告白》的導演製作。到月尾又有另一套。這是湊佳苗原著的懸疑電影。由模特兒菜菜緒飾演的白雪公主三木典子被人殺死了,兇手究竟是哪一位呢?在電視台出任兼職導演的赤星雄治因為友人狩野里沙子的關係,獲得了一些兇殺案的情報。電影便從赤星雄治訪問不同人物開始,嘗試以多角度入手還原事實的真相。除了受訪者,電影也利用Twitter將網民眾說紛云和網絡公審的意見表現出來。其中與人格格不入的城野美姬是兇殺案的最大嫌疑犯,究竟三木典子是不是城野美姬殺的呢?

雖然電影類型是推理懸疑作品,但由於角色有限,搜證過程不嚴謹,案件又不複雜,找尋兇手的推理並不是本片精彩之處。最特別的地方是由電視台記者訪問不同與案件有關的人物,而每個人說的都不盡不實,令到即使是同一場景,畫面也有所不同。早前有套話題作系列《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分三套電影上畫,分別由兩位主角的不同角度去拍攝。綽頭是有了,但意念卻用得很含蓄,讓人覺得分戲拍只是為了騙人入場。這套戲也用了這個慨念,然而在同一場景,演員不同的表現和不同的拍攝角度,卻對劇情推進產生極大效果。女主角井上真央在不同人的描述中,時而無辜,時而奸笑,有時又甜笑,很有意思。以這種手法表現案件的羅生門,既生動又過隱。另一個亮點是電影利用日本時事節目和Twitter來表達網上和媒體對社會事件的影響。爆趣之餘,也非常寫實,像香港的五百港女和盲搶鹽事件。Twitter出推的速度也快得字幕也差點跟不上,跟平時看推也很相近。

電影成功以灰諧和多角度描寫的手法去描寫一單平平無奇的辦公室兇殺案,敘事和笑點運用都舖排得很好。即使過程中偶有沙石,中段有點拖戲和遊花園,不過整體上仍然十分好看。

飢餓遊戲終極篇:自由幻夢1
The Hunger Games: Mockingjay - Part 1


打分:60分

看過原著,就知道這套電影相當難拍。因為即使是原著也相當之悶。原著的第一二集有飢餓遊戲的遊戲本身的情節好看,也有主角們和都城的勾心鬥角。但是,第三集迅速走樣,一天由早到黑都只是宣傳技倆和無無謂謂的愛情故事,一邊看,一邊覺得浪費時間。所以,當我知道連第三集也要分兩集拍時,我心中也打了很多個問號。

導演其實也交足了功課,拍出來的效果甚至比我預期中好的了。故事交代得情楚明白,演員恰如其份,文戲和武戲比例適當,沒有甚麼大問題。最大問題就是劇本本身沒有令人覺得精彩的地方。至於很多社運人士大寫特寫的政治宣傳題材,則不在電影本身的範圍內了。要看政治人物的宣傳技倆,HKTV的《選戰》,又或是台灣的選舉,其實還精彩。

別相信任何人
Before I Go to Sleep


打分:56分

與《失蹤罪》一樣,這套也是販賣懸疑劇情的電影。妮歌潔曼飾演的Christine患上了奇怪的失憶症,每晚睡覺過後,她的記憶便會消失。但是,她為甚麼會變成這樣呢?背後到底有甚麼陰謀呢?

內容不是沒有發揮的地方,解謎那一刻也有少少吃驚的感覺。然而,可能是B級製作的關係,還是故意製造一種迷幻的感覺,整套戲拍得相當平淡,平舖直敘得非常緊要。每個人也好像有可疑,而每個人的疑點也又非常不足。觀眾只是像跟著妮歌潔曼在夢遊。演員表現乏力,情節不經雕琢,也令這套戲十分平庸。

黃飛鴻之英雄有夢
Rise of the Legend


打分:63分

雖然卡士包括了楊穎在內的三流演員,這套戲拍得比預期之中要好。傳統的黃飛鴻電影都是強調正邪對決和武功比併,這套黃飛鴻則講述一個無間道式的故事。黃飛鴻忍辱負重,混入黑幫爬升,為的就是要瓦解整個黑幫,釋放被賣豬仔的碼頭工人。這樣的黃飛鴻故事頗為新鮮,雖然同類劇情在其它電影也看過不少。故事推進太過順利,減低了故事性,但始終比看一般英雄片只有正邪對決要好。有點像看Nolan版蝙幅俠的感覺,入深山集訓一段更是跟足。或許我本人沒有舊版黃飛鴻的情意結,我對這次借黃飛鴻的朵來改編電影,沒有太大反感。

場面處理有大片的格局,某些打鬥場面,雖不流暢,但拍得總算華麗。比較大的問題是電影處理太過有大陸B級片的風格,裝模作樣的加插一些奇怪的對白,但卻遠不及《一代宗師》的意境和深度。王祖藍扮的牙刷蘇,更令人失笑。整套戲很有其他電影的影子,東併西湊了在一起。出來效果還算不俗,但格調與上乘還欠了相當層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