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9日星期日

夏日清涼短線:梧桐寨瀑布

夏日炎炎,並不是行山理想的季節。不過,如果懂得挑選路線,也能行得舒服自在的。今次說的是梧桐寨瀑布線,路程前半以樹蔭為主,伴以瀑布飄落的水花,感覺相當涼爽。後半過了大帽山天文台後則是輕鬆的落山線,慢慢走也不覺辛苦。


距離:約10.5公里
時間:約5.25小時 (含約30分鐘觀瀑時間)
難度:3.5 / 5
景觀:4 / 5

由大埔乘巴士到達林村谷梧桐寨村,下車後往萬德苑方向走。沿途都是石屎和有樹遮蔭的石徑。不多久便到達萬德苑的牌坊,此時已見到梧桐河的流水,也有人在種田,感覺相當郊野。再走多一會便到達萬德苑。這座寺苑也起得相當有氣勢,最緊要是有廁所和補給。在這裡略看一會便繼續上山。萬德苑附近也已經水流淙淙,看見當天的水流量不錯,估計往後的瀑布也會相當精彩。

下巴士後往萬德苑方向
行不多久便見倒梧桐河和山田
萬德苑牌扁
萬德苑
萬德苑無名瀑的水量相當充㳍
離開萬德苑,繼續上山,很快便進入大帽山郊野公園的範圍。這裡有一個分岔路口,往右走可以直上散髮瀑,但路徑就不經其餘三瀑。當天選擇直走,按路牌的指示可以到達井底瀑,中瀑和主瀑。沿着林蔭小徑行,行大約十五分鐘左右便到達約350米高程的井底瀑。井底瀑分成兩截,矮矮的,不算宏偉但也很優雅。瀑布附近的環境相當幽靜。四瀑計,環境最適宜游泳的小水潭是這個。



稍事休息,前往中瀑。中瀑其實就在井底瀑的上方不遠處,行兩分鐘左右便到達。中瀑水量和高度都比井底瀑大,很多人在此駐足欣賞。中瀑又稱馬尾瀑,見它水量集中,又的確有點像馬尾,不過就沒有馬尾的收尾。


地方淺窄不宜久留,停留一回兒便啟程去主瀑。主瀑距離中瀑大約三十分鐘路程。山路仍然是走在大樹下的小徑,加上附近水流不斷,濕度比較高,就像天然的冷氣機,並不覺得辛苦。走到一半已經看到遙遠的主瀑。途中也經過一個山洞。下兩張圖是沿途的林蔭小徑。


到達高達460米左右的主瀑。梧桐寨瀑布的水由大帽山而來,理論上越近頂水量越少。主瀑的流量方面沒有中瀑的震憾,但勝在斷層高度高。要拍攝整條瀑布,12mm廣角也大派用場了。這裡叫做主瀑另一個原因可能還因為這裡的地方夠大,很多人都在這裡大休,畢竟由林村谷到這裡也爬升了約400米高了。



正式梧桐寨瀑布路徑到主瀑告一段落,但是,經小徑還是可以到達散髮瀑的。先過河,到達瀑布的另一邊,沿亂石向上行,有告示牌告知小心大石滾下和山洪暴發。通常見倒這這路牌便知走對路。繼續向上行,有一至兩個位要略為用手幫助,也有一個彎位路徑濕滑,但大體上路徑清晰易走。當然,下雨天就不擔保這條路是否安全了。行十至十五分鐘左右便看到另一邊的危險警告牌,即是已經脫險。
一系列警告牌
路徑也有水
離主瀑約十五分鐘左右便到達今次旅程最後一條,位於約500米高程的散髮瀑。這瀑布布如其名,水流從頂散開來,到下面一條條水絲的,形狀也很好看。從瀑布下游向下看,水流就這裡一瀉如注地向北流下,應該就是流到主瀑那裡。


完成四瀑之後,開始餘下的垃圾時間(其實也不是很垃圾)。繼續向上走,沿途也能見到一些小水流,再經過一個竹林之後,便到達一分岔口。在這裡可以返回梧桐寨,也可以向上往四方山。選擇向四方山方向走,從這裡開始就是連綿不斷的上山路,多多行少少抖,漸漸上升至約720米高程的四方亭。

途經一竹林
三岔口。向南往四方山。
向北回往九龍坑山和林村谷
即使在六百米高也有不少水澗
四方山側
到達四方亭
在這裡有兩個選擇,向東下降至鉛礦坳或者向西去荃錦坳。由於時間不多,決定向西。(下降鉛礦坳的石陣不好走。另外無論去大埔還是城門都要下降六百多米,比去荃錦坳多。)沿林務車路慢慢上大帽山。雖然路面平,但長時間微上斜,有些位置也頗為吃力的。當天有很多人在此跑山,應該是為毅行者訓練吧。越上越高,到達新界最高的位置,甚麼大刀屻也變得矮矮的,離遠也可到香港島,大埔和元朗等地。不知不覺便到達山頂天文台的波波處,大約920米高程。
由四方亭向大帽山頂方向望
向南看,首先是城門水塘,後面是針山,再後面是九龍山脈。
獅子山很醒目易認。再後面便是香港島了。
剛才的四方山
八鄉兩座自平地拔地而起的大山:大刀屻和雞公嶺。
大帽山山頂氣象站
到達最高點後便是下山,真正的垃圾時間。在車路上緩緩下降,主要是向南景,望荃灣青衣和九龍。不過,越夜越多煙霧,甚麼都是灰矇矇的。然後到達頭文字D的髮夾彎位,曾經有一個念頭想抄捷徑,不過沒有付諸行動。走下走下便到達施樂園那個路口,有大量車輛在那裡停泊。
荃灣和青衣

頭文字D位
一般車輛最高只能駛到這裡
回望山頂
上一次來大帽山,麥理浩徑和大帽山道是重疊的。麥徑改道後我還沒有來過,今次決定走一走改道後的麥八。四隻字概括:不外如是。有些位置可以望到錦田和山貝河,但整體其實比車路崎嶇但又沒有甚麼好看。走到尾段剛好看到日落。最後下降至荃錦坳結束行程。

新麥八
錦田和山貝河
日落

沒有留言: